星空背厚 作品

第366章 小行星帶詳解

    還有第三類的小行星,總數約佔10%的m-型小行星。它們的光譜中含有類似鐵-鎳的譜線,顯白色或輕微的紅色,而沒有吸收線的特徵。m-型小行星推測是由核心以鐵-鎳為主母體經過毀滅性撞擊形成。在主帶內,m-型小行星主要分佈在半長徑2.7天文單位的軌道上。

    因而採礦飛船的目標對象就是這百分之十的m-型小行星了。

    雖然這類小行星只佔小行星帶裡小行星數量的百分之十。

    可是就算是百分之十那也是有五萬顆的數量了。

    雖然這些小行星的體積不是很大有的直徑只有幾十公里,甚至是幾公里。

    但是這是相對於藍星那一萬多公里的直徑來比較的。

    要是對比長度只有一公里寬度和高度只有四五百米的採礦飛船來說已經很大了。

    至少一般的直徑只有幾公里的小行星,一艘採礦飛船是無法裝下的。

    而直徑幾十公里的小行星,那得需要幾十甚至是上百乃至上千艘飛船才能裝的下。

    當然小行星帶豐富而又容易開車的金屬礦物可是深深刺激著藍星上的眾人。

    畢竟藍星上的眾人為了節省下建造行星發動機的金屬材料,可是連私家車都不允許開了。

    而現在隨著反重力技術的運用,私人飛船的概念也是深深刺激著藍星上的眾人。

    想想看,開著私人飛船去月球,火星,去金星,去水星上探險,或者說在氦閃之前在一次的看看太陽系的各大行星是多大的誘惑力!

    就像李秀前世抄的火爆的太空旅遊那樣,雖然後來還是因為高昂的成本最後不了了之。

    可是現在太空旅遊的成本幾乎已經低到不能再低了,基本上和以前坐一趟飛機差不多。

    因此當李秀在藍星聯盟大會上提出在保障十萬艘推進行星發動機建造材料之後用多餘的材料全力建造飛船的提議之後基本上就是全員贊同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