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八十七章:文宮昭文,為許清宵立像,暗度陳倉,歹毒至極【為最單純加更】

    否則隨便寫的一本書,不得天地認可,你照樣成為不了大儒。

    “我等敬遵大儒之言。”

    這一刻,所有儒者們露出笑容,他們的心結被打開了,而今日所聽所聞,他們也會立刻告訴其他人,直至傳到整個朱聖門徒耳中,為他們解開心結。

    許清宵是大才,可惜走了歪路,若能撥亂反正,棄暗投明,他們朱聖一脈願意接納,給許清宵改過自新的機會,可若是許清宵執迷不悟,那就不怪他們了。

    在這個立意之上,就有足夠的理由,去與許清宵好好辯論辯論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這番言論傳了出去,那就更加顯得朱聖一脈無私。

    你許清宵辱聖,你許清宵罵朱聖門徒,你許清宵更是立言,與我朱聖一較高下,然而我等不氣,反而邀請你過來看看,邀請你學習。

    因為我們知道你是大才,不過是走了歪路罷了,我們給你機會,讓你好好學習,從而棄暗投明,這樣一來豈不是顯得朱聖一脈無私高大嗎?

    這個一定要宣傳。

    當然至於說不氣?不氣是不可能的,大部分門徒都很氣,畢竟這涉及到了他們的信仰,可他們眼界太低了,看不到上面所看到的東西,自然覺得憤怒與不理解。

    但無論如何,原本許清宵明意,對大魏文宮有所打擊,可隨著這番話說出,輕輕鬆鬆便化解一切問題,反而讓天下朱聖門徒更加相信與崇敬朱聖。

    眾人離開,面上帶著笑容,而待這些人離開後,正明大儒的聲音再次響起。

    “靜安,明日吾親自前往皇宮,找一趟陛下,此事到此為止。”

    他緩緩出聲,這般說道。

    後者立刻一拜道。

    “多謝老師。”

    眾人都聽得出這是什麼意思,前日在朝中,女帝可是說過許清宵若是明意,就同意孫靜安告老還鄉。

    可若真告老還鄉,對他們儒道一脈打擊太大了,這畢竟是一位大儒,在朝中有極大的威望權力。

    若是他離開了,很多事情就要有所變動,相當於白費十年功夫,自然大魏文宮不會答應。

    “行了,退吧。”

    正明大儒開口,眾人退散。

    半個時辰後,大魏文宮傳出一道信息,昭告天下。

    大致意思很簡單,許清宵與嚴磊之事,現已查明,是一件誤會罷了,鬧到這個程度,雙方都有過錯,但嚴磊之過錯更大,身為大儒,與後輩斤斤計較,實乃失德,罰其於文宮閉過三月,抄寫百份聖言,贈予長平郡各府各地之書院,視為懲戒,而許清宵雖有狂妄,但情有可原。

    只是明意立言,過於偏激,但念在許清宵過於年少,入學不過一月有餘,所以還可教誨,希望許清宵放棄當前之意,當前之言,來大魏文宮,好好學習聖人,多多閱讀聖人之書,從而改過自新,若許清宵願回頭是岸,大魏文宮也願為其立像,以作補償。

    昭文發出,一時之間,瞬間在大魏文壇炸鍋了。

    許多朱聖門徒得知此事之後,第一反應不是驚訝,而是憤怒。

    “許清宵何德何能,竟可立像?”

    “他汙衊聖人,更是狂妄立言,如今給他立像?我等不服。”

    “若是如此的話,那我也汙衊聖人,可否給我立像?”

    “這許清宵,立言威脅我等一脈,害的上面不得不做出退讓,當真是心機如海。”

    “大魏文宮之中的那些先生,一個個太過於善良,許清宵都騎在臉上,卻還希望他知錯能改,唉,朱聖一脈過於心善,若我證儒,我絕不可能同意。”

    “是啊,那些大儒一個個太過於心善了,區區許清宵,還怕他不成?”

    這是大部分文人第一反應,極大的憤怒,認為給許清宵立像實在是過於討好,根本沒必要。

    許清宵配嗎?

    根本不配。

    但很快,隨著上面的意思傳達下來,頓時天下朱聖一脈的文人明白了。

    “原來是如此,這些大儒意境就是不一般,他人毀我,辱我,謗我,我一笑泯之,反而給予好處,念其才華,希望對方知錯能改,當真不愧是大儒啊。”

    “是啊,我之前有些偏激,如今想了想,的確是如此,許清宵立像自然不配,但這是朱聖大儒給我等上的一堂課,對聖人不敬,但有才華,願給機會,而我等尊重聖人,若有才華,那好處無窮。”

    “大儒不愧是大儒啊,我等理當一拜。”

    “我就說,為何這般,原來是有這個原因,朱聖一脈,當真是聖人一脈,我等佩服。”

    “佩服,佩服。”

    天下文人知曉之後,頓時議論紛紛,他們明白其中道理,對朱聖一脈的大儒更加欽佩了。

    至於對許清宵,則帶著一些其他看法。

    “我朱聖一脈的大儒,如此給許清宵面子,用心良苦,也希望他能有自知之明。”

    “恩,希望許清宵莫要辜負大儒之意,若他願意棄意,我等也願意接納他。”

    “希望如此吧。”

    這是天下朱聖門徒的想法,他們認為大儒如此讓步,盡顯聖人門徒之風範,可若是許清宵不知好歹,那就......呵呵了。

    消息傳出,第一時間收到的是大魏京都。

    畢竟文宮就在京都之中,各大國公,各大王府之內,皆然得知了這個訊息。

    安國公府內。

    安國公坐在太師椅上,其餘族人分別落座兩旁,第三代站在身後。

    “大魏文宮當真有些噁心,這幫儒生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解決此事。”

    “明明就是他們有錯在先,許清宵被迫明意,如今在他們口中,說是說嚴磊有問題,但就輕避重,還讓許清宵棄意。”

    “美曰其名給予立像補償,以退為進,將朱聖一脈,說的人人如聖一般,可卻無形當中將許清宵貶低,讓世人誤會,更是令許清宵再入絕境中。”

    “若許清宵答應棄意,沒了骨氣,若許清宵不答應,到時給了他們藉口,怒斥許清宵不懂進退,不知好歹,狠,狠,狠!”

    大堂內,一位年輕男子忍不住開口,他也年輕乃是國公之孫,自然懂得一些是是非非,一眼看穿大魏文宮發的昭告藏著什麼意思。

    得知其中意思,他不由勃然大怒,氣的不行,也被這篇昭文噁心到了。

    “是啊,沒想到這幫儒生竟然如此狠毒,將自身的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雖然沒有再說許清宵不敬聖意。”

    “可其中之言,動不動就是誤入歧途,歪門邪道,希望許清宵知錯能改,自己化作聖人,而許清宵反倒成了壞人?厲害厲害!”

    “怪不得寧惹小鬼,莫惹儒生,一張嘴死的也能說成活的,當真是氣人,也當真是為許清宵打抱不平。”

    年輕一代開口,憤憤不平,自從他們知曉自己爺爺在朝堂上幫過許清宵。

    而許清宵也明意,甚至鬧出如此大的動靜之後,他們便對許清宵產生了好感。

    其一,許清宵為人直爽,怒斥大儒,他們本身就看不慣儒生,許清宵的所作所為,他們十分滿意,很符合胃口。

    其二,安國公幫了許清宵,自然許清宵也會記恩,未來必會來他們安國公府上,很有可能會成為自己人,所以提前產生好感也正常。

    正是因為這兩點,當他們看到大魏文宮發出來的昭告之後,他們才會如此憤怒,如此生氣。

    為許清宵打抱不平。

    可當他們說完這些之後,大堂內一片安靜,過了一會,安國公的聲音響起。

    “說夠了沒有?”

    “說完了沒有?”

    他開口,聲音平靜,可卻讓所有人不敢說話了。

    待眾人徹底安靜,安國公的聲音繼續響起。

    “你們自幼在皇宮,而且大部分已經有了要職,我本以為你們應該知曉一些朝中規矩。”

    “可沒想到的是,你們還是如此愚笨。”

    安國公開口,怒斥眾人,罵的他們更加沉默,但也有一些不解,只是不敢提問。

    “你們方才說,這幫儒生狠毒?不擇手段?”

    “我反而覺得他們做的對,再者你們是第一次認識這幫儒生嗎?”

    “記住,在朝廷當中,在大魏京都內,永遠沒有什麼對錯,只有利益。”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立場,這件事情若是他們承認錯誤,那反過來說,天下文人會怎麼辦?”

    “他們會不會服氣?他們不會服氣,因為聖人不可辱。”

    “而這件事情,他們的確有錯在先,可錯有如何?只要不是大錯,就沒有任何問題。”

    “用這種辦法,將敵人逼進絕境,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總不至於說,讓自己深陷絕境?”

    安國公開口,一字一句,斥的這幫三代兒孫更加沉默了。

    但他說的話,也沒有一點錯。

    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許清宵有許清宵的立場,他安國公有他自己的立場。

    幫你,或者是不幫你,看的是什麼?看的是利益,朝堂之上,幫助許清宵,不是因為許清宵對自己有多重要。

    而是借許清宵來打壓這幫儒臣,至於許清宵如此大才,這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展現出自己的利益。

    那自己可以結交許清宵,可以指點指點許清宵,因為許清宵未來可以給他這一脈帶來好處。

    僅此而已。

    這天底下哪裡有一眼的朋友?哪怕是男女之間,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覺得對方長相俊俏,或者長相俊美罷了。

    朝堂當中,去談朋友?去談是非?去談對錯?這可笑嗎?極度的可笑!甚至說極度的愚蠢。

    為官者,不一定說非要不擇手段,但一定要看清楚每一件事情,不要拿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來衡量。

    因為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只有立場與利益。

    “爺爺教訓的是,孫兒們明白了。”

    待安國公訓斥完眾人之後,有人開口,低著頭認錯,其餘人也跟著認錯。

    “父親,您說這麼多,那您的態度是什麼?我等不碰許清宵嗎?”

    終於第二代有人開口,他們能夠理解安國公的心思,可卻不明白安國公到底是什麼想法。

    是幫許清宵呢?還是不幫許清宵呢?

    安國公看了一眼對方,而後緩緩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