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胄 作品

第219章 徹查京營




    “無論是孫承宗還是黃克纘,都沒有辦法和徐光啟爭。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他們會甘心嗎?已經走到那個位置,誰會甘心?



    宋應星看著張餘,有些無奈的說道:“我們兄弟都不擅長這個,所以你就別賣關子了,有什麼話直接說就行了。”



    “很簡單,他們需要另闢蹊徑。”張餘笑著說道:“畢竟陛下能接受李贄的學說,荀子自然也沒有什麼問題。所以黃克纘選擇了荀子,這樣一來就顯得他特立獨行,同時也能夠攏住一批人。”



    “你看現在的情況,雖然很多人反對黃克纘,但是一樣有人支持他。在這些人裡面,一部分是覺得黃克纘說的有道理,另外一部分就是單純的投機。即便是如此,黃克纘的目的也達到了,他成了朝中的新一方,而不是像原來一樣無人問津、隨時都能夠被取代。”



    “如此一來,有兩個人就會比較緊張,一個是孫承宗,一個是韓爌。不過孫承宗不怎麼擔心,他手握著兵部,只需要做一點事情彰顯一下自己的作用就可以了。”



    “反倒是內閣首輔韓爌,一旦黃克纘和徐光啟決出勝負,就是他韓爌下臺的時候。甚至都不用徐光啟他們二人決出勝負,韓爌就要捲鋪蓋走人。如果韓爌甘心也就罷了,他可以帶著陛下給的優待,安安穩穩的回老家;若是他不甘心呢?”張餘站起了身子,目光之中隱隱透露著興奮。



    見兄弟二人也不說話,張餘也沒有氣餒,似乎也不在乎沒人捧場。



    他繼續說道:“如果韓爌甘心,不在乎這些,那在上一次的時候,他就應該走了,何至於現在揹負了罵名?要知道理學和東林黨那些人,對他可不怎麼樣。犧牲了這麼大才換來的內閣首輔之位,怎麼可能這麼甘心就交出去?”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韓爌應該怎麼辦?”張餘目光掃過兄弟二人。



    這一次他沒有再繼續說,而是選擇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等著兄弟二人反應。



    宋應星在這個時候抬起了頭,緩緩的說道:“他也要做點什麼?”



    “他當然要做點什麼,不然等著就是等死。”張餘笑著說道:“從現在朝廷的局勢來看,韓爌需要重新選擇一個學派,不然的話他就是死路一條。”



    “如果他繼續抱著理學的大腿不放,那麼很可能他就完蛋了。畢竟理學以孟子的學說為主,這一點無論他們承不承認都是如此。而荀子與孟子的學說正好相反,如果一旦朝廷用了荀子,理學將會大大的被削弱。”



    “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朝廷之上可能就只會留一個孫承宗。在這樣的情況下,韓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他需要尋找新的學派,尋找新的人來支持他。這可能就是他們邀請我們的原因。”



    說完這句話之後,張餘坐在了椅子上,目光咄咄的看著宋應升兄弟二人,沉聲說道:“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機會,對我們來說最好的機會。韓爌需要我們的支持,我們又何嘗不需要他的支持?”



    “現在朝堂上有心學的徐光啟,有荀子的黃克纘,他韓爌的選擇並不多,而我們關學可能就非常適合他,畢竟我們離理學和心學都很遠。”



    雖然我們的學派比較小,但是我們也是有一些人的。只要把我們歸到他的門下,他就會得到我們的支持,同時我們也會得到他的支持,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利益更多一些。”



    “因為朝堂上有心學和荀子,我們想要有一番作為就更難了。如果沒有人支持,那我們很難出頭。在這樣的情況下,韓爌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張餘說完這句話之後,情緒有些激動的說道:“成與不成,就在此一搏!”



    宋應星和宋應升兄弟對視一下,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不敢置信,但是他們卻是相信張餘說的。



    在他們三個之中,宋應升老成持重;宋應星則是知識廣博,無論對什麼東西都有所涉獵;至於張餘,這個人沉穩不如宋應升,廣博不如宋應星,但是他卻極其擅長謀算,對人心的把握尤其深刻。



    所以在這三個人的小團體之中,張餘一直都是充當智囊的角色。之前三個人在一起這麼久,張餘已經無數次的證明了他的實力。所以宋家兄弟兩人對張餘的話根本就不懷疑。



    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自己兩個人要怎麼辦,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張餘看著沉默中的兄弟二人,緩緩的說道。



    這個時候,宋應升抬起頭,直接對張餘問道:“你也說了,韓爌的地位其實已經不穩了,隨時都有可能離開。如果他在半路離開,那我們豈不就成了眾矢之的?在朝廷之中我們沒有靠山,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就是投閒置散了。”



    “那也比現在好吧?”張餘不屑的笑道:“我們現在是什麼?”



    “我們連科舉都沒有考上,更不要提其他的事情了。有了韓爌的支持,我們很快就能夠走到主流的視野之中去。其他的不說,單單就說皇家書院吧,等進皇家書院之後,如果沒有人支持,我們能做什麼?”



    “哥,我覺得可以試試。”宋應星看著宋應升說道:“張餘說的有道理,反正也不知道將來什麼樣,不如放手一搏。如果能做成,那我們就能夠把事情做好,也不枉費我們的一番學習。”



    “如果沒有把事情做成,大不了我們回老家一邊著述讀書,一邊耕讀傳家,甚至還能夠造福家鄉,也算是我們的福澤深厚了。”



    見到兩個人都是這個態度,宋應升想了想,也跟著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試試看吧。如果韓爌真的這麼說。我們就跟著他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