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落無白 作品

第七百一十二章 看的還是寫字的人

    荀文不知道林軒連寫兩幅字的意思是什麼,只感覺林軒是把他當猴在耍。

    林軒放下紙,笑道:“初生的孩童懵懂無知,何來好壞之說?就好像白紙一樣,上面的字寫的是好是壞和白紙有什麼關係?看的還是寫字的人。”

    善與惡本就為人性的兩面。善惡都是人後天逐步教化、自省的結果。如果說善或惡都是人一出孃胎就具有的本性,難道這是遺傳來的?這就成了變相的“血統論”觀點。

    人所能遺傳的是生物物質和生物信息而非思想和道德。從人的生物本能看,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需求。

    嬰兒呱呱墜地起就會“貪婪地”吸吮母親的母乳,不用傳授,不用教育,一切都那麼原始、自然。飽食而求生這就是生物體的本性的驅使。這不能稱之為惡,卻是人性的起點。

    飽食→對剩餘食物或財物的佔有→貪婪掠奪荒淫無度無惡不作,這就是“惡”的發展線條。而飽食之餘接受善意教育,抑惡揚善,學會分享,助人為樂,甚至捨己為人,這又是“善”的發展路徑。

    林軒的話,讓在場許多人陷入了沉思。

    他們中有的認可孟子的話,有的認可荀子的話,但是卻從未去想過把兩個人的思想綜合起來看。

    事實上這並不怪他們,這是獨尊儒術導致儒家的發展有些病態。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為了讓自己的學說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他們就會不斷的去完善自己的學說。

    而獨尊儒術以後,不僅阻礙了其他思想的發展,也阻礙了儒家的思想。

    一直到後世,儒家的主題思想和戰國時期的思想差別並不大。

    當然了,林軒並不是質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這種行為。

    春秋屬諸侯國大亂戰時期,天下諸侯王為了稱霸,必定需要改革,但是前人周王朝的衰敗無法給改革提供太多參考資料,於是,各個諸侯王都在摸索中。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定需要一套先進的意識形態進行指導,要建一套能夠富國強兵、稱霸天下的意識形態,就需要人才。各個諸侯國為了自己國家之強大,自然會廣納賢才,以期摸索出一套先進的意識形態,統一天下。時逢戰亂時期,而指導國家之發展的意識形態尚在摸索中,諸侯王又求賢若渴,百家爭鳴自然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