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落無白 作品

第七百零九章 何人獲勝?

    乍一看,我們會發現,韓愈並沒有說出什麼超格的話呀,這些觀點不是人人都在強調的嗎?

    這就要繼續往下看。

    師說中間部分翻譯成大白話的意思就是,人生來就什麼都不懂,應該跟那些懂得比自己多的學習,只要比自己懂的多,  就應該去學習,不應該去在乎年紀、身份和地位。

    而現在的人,不願意向身份地位或者年紀比自己小的人學習,覺得丟人。

    這麼一看,《師說》挺符合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早在古時,人們就把教師與天、地、君、親並列敬仰。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這種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但為什麼韓愈提出讓大家“從師”,就招來無數的罵聲,無數切齒的誹謗,韓愈也被人冠以“狂人”的稱呼?

    同時代的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描述了韓愈受攻擊的情況: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  如是者數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從魏、晉以來,人們更不去拜老師。當今之世,便不曾聽說有誰要做別人的老師,有這種想法,人們便總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認為他是個狂人。只有韓愈不顧流俗,頂著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後輩學生,還寫了《師說》這篇文章,並態度端正地做別人的老師。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為怪事,紛紛咒罵,添油加醋地汙衊誹謗。韓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聲,居住在長安城中,連飯都來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開別人的誹謗而東去任洛陽令了,象這樣的情形,已經發生不止一次了。

    由此可見,韓愈遭遇到的事,不單是被人謾罵詆譭,而且還被排擠,  仕途變得更加坎坷。

    一篇文章何以引發如火山噴發一樣,不可收拾後果呢?

    原因其實就藏在文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