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九百七十九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江南錢糧是大明的命脈,是計省重點稽查對象,是反貪司的重點反腐對象,王翱、計省盯了十餘年,愣是沒找出一點問題。

不準致仕的同時,朱祁鈺追贈軒輗父親軒貴為資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母親劉氏、繼母張氏為夫人,這份聖旨,用的是江寧織造聖旨專用的提花五彩錦,織祥雲紋、景泰之寶騎縫蓋章,正經的聖旨之外,還有一堆的恩賜,除此之外還有一塊頭功牌,賜給了軒輗。能讓大明皇帝拿出提花五彩錦做裱,顯然軒輗得到了皇帝的認可。

這冗雜的奏疏裡,讓朱祁鈺頗為不滿的是有人彈劾袁彬,彈劾的理由是袁彬通倭不忠,事兒還是當年那些事兒,主要是袁彬迤北保護稽戾王為引,袁彬在瀨戶內海搞國中國為佐,彈劾袁彬通倭,對陛下不忠。

通倭可是個大罪名,真的要扣帽子,唐興是最通倭的那個。

朱祁鈺專門讓興安、盧忠去查了下到底是何事兒,才發現,是袁彬攔了一些人的財路。

袁彬的山野袁公方,在倭國佔據了三大銀山,每年的倭銀,直接輸送到了國帑和內帑,導致大明海商,販賣貨物到倭國,連倭銀都取不到,只能換硫磺、倭女、銅等物。

「朕剛剛立下了規矩要流放天山以北鎮西關,瞧瞧,這就有人撞上來了。」朱祁鈺拿著奏疏對著興安說道:「吏部尚書王翱可是盯著他呢,他還上奏疏,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廣西右佈政王宇,浙江台州府寧海人,其家族世代為海商,王宇這道奏疏顯然是朝廷不應該,與民爭利,的延展,大明很大,朱祁鈺能容得下批評的聲音,若是就這一道奏疏,朱祁鈺也不會拿他怎麼樣。

關鍵是這個王宇是個貪官,已經被王翱給盯上了。廣西鬧出了攻破州縣的民變,已經被廣西總兵官泰寧候陳涇、廣東總兵官歐信,聯手平定。

兩廣巡撫葉盛、廣西僉都御史吳禎節都通過了反貪司的稽查,這個右佈政王宇卻沒有,王宇縱容自己的侄子王壽看管廣西官庫,計省審查之時,王壽不敢火龍燒倉為了平倉橫徵暴斂,導致了苗民生變。

這件事,還是在廣西修平陸運河的巡河總督徐有貞督辦。

王宇斬首示眾,家眷包括王壽在內,流放鎮西關是朱祁鈺對這次民變的最後處置結果,目前三法司已經通過氣兒了,緹騎正在前往廣西進行查補,拘捕王宇、王壽等要犯,等到查補結束,再拿到廷議上廷推後處斬。這一來二去,至少要一年的功夫,這是大明體制僵化的體現,但也能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

按照刑部尚書俞士悅的看法,犯罪事實清楚,人贓俱獲,徐有貞從王壽家中翻出了近五十萬銀來,砍十次都夠了,但是皇帝堅持不能辦黃紙案、白紙案,要辦駕貼案,俞士悅只能走程序,讓王宇在牢裡多活一年。于謙對這個案子也不知道說什麼好,那頭總督南京糧儲軒輗剛剛表現出文人的氣節來,給文人們好好的長了長臉,這邊右

佈政王宇就搞出五十萬貪腐的大案來,陛下心中對文臣的疙瘩稍微松一點,王宇這又給緊回去了。

屬實是該死。

苗民叛變俘虜中,有一批閹割的苗民名單要入宮,朱祁鈺本來打算直接硃批,忽然看到了一個人名,將其單獨圈了出來說道:「這個廣西桂平縣大藤峽人汪直,送到沂王府去,給沂王做大伴。」

汪直,明憲宗朱見深的親密戰友、威寧伯王越的好友、西廠廠公、健全武舉制、主持成化犁庭、久鎮遼東,是大明為數不多擁有軍事天賦的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