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八百九十三章 必殺謙,始可和



            

            

            朱祁鈺知道自己沒什麼軍事天賦,不像大明太祖和太宗皇帝那般,在軍事上可以獨斷專行。

朱元璋的戰力之強悍毋庸置疑,整個明末,論軍事天賦,朱元璋本人無出其右,無論是定鼎之戰的鄱陽湖之戰,還是遙控指揮對納哈出的遼東之戰,亦或者是三路北伐,擊破胡元朝廷,把胡元變成北元再把北元變成元裔汗廷,無不說明了朱元璋的軍事天賦何等的神武。

而朱棣更是以藩王造反入京的唯一一個,其軍事天賦毋庸置疑。

軍事天賦這東西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皇帝的決策,到底是重武還是重文,沒有軍事天賦的君主,很難獲得軍隊的擁護,尤其是在朝中主要將領和皇帝的意見向左的時候,興文匽武似乎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位的穩固。

朱祁鈺一直在試圖建立一種制度,來確保在興文的同時振武,並且獲得軍隊的忠誠來確保自己的能夠坐在寶座上,對著大好河山,指指點點。

直到景泰十一年,朱祁鈺對於振武的種種政令,都保證了大明軍的忠誠,至少小張屠戶在看到皇帝和武清侯的時候,第一時間認出了皇帝,而後才發現了五大三粗的武清侯。

沒有軍事天賦朱祁鈺也不逞強,前線打仗的將領,才最有發言權,而文安侯于謙和武清侯石亨的意見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於謙和石亨認為,要打。

不是因為朱祁鈺承諾給了于謙和石亨國公的位置,兩個人為了進公爵,而執意繼續打下去,如果是石亨會為了自己的進位而做出一些瘋狂的決定,于謙則不會。

但是在主戰二字,于謙比石亨還要主戰,京師之戰中,于謙就是鐵桿的主戰派,寧肯玉碎不肯瓦全的剛硬,是于謙一生的座右銘。

于謙的奏疏裡以千年未有之大變,來形容大明軍的北伐,希望皇帝陛下能夠繼續鼎力支持大明軍的北伐,完成自古以來的未竟之業,那便是將草原和中原之間的矛盾衝突、數千年的廝殺,從根源解決,于謙的奏疏很長,分了三封鴿書送回了京師。

而石亨的奏疏簡單了許多,石亨在奏疏中,除了表示一貫的敢打敢勝,能打能勝之外,還對軍事上面做了一個綜述,大明軍進入草原之後,逐漸習慣了草原作戰的種種,在持續的剿匪過程中,大明軍在草原上已經形成了強悍的戰力,遠征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當然石亨在最後也表示,若是有皇命召回,君有命,莫敢不從的立場。

忠誠。

石亨很瞭解皇帝,哪怕是這次撤了,皇帝還要再繼續北伐之事,石亨很信任皇帝,就像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他一樣。

一來,陛下心中擰著瓦刺人這個疙瘩,登基之時皇帝被圍在京師城中,如同龍困淺灘。二來,陛下承列祖列宗之遺志,顯然北伐之事未盡,怎肯罷休?三來,陛下不止一次表示過,勝敗乃兵家常事,大明軍第一次北伐,這次輸了,下次贏回來便是。

「陛下,鴻臚寺卿馬歡求見。」興安低聲說道。朱祁鈺將於謙和石亨的奏疏合上說道:「宣。」

「臣馬歡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馬歡進門就是三拜五叩行了個大禮,朱祁鈺不喜歡跪禮,滿朝文武皆知,私下覲見,作揖也是常理,馬歡也時常私下覲見,這個禮不尋常。

「說事兒吧。」朱祁鈺沒讓馬歡平身,而是讓他跪著說話,先聽聽馬歡說什麼。

馬歡將頭埋得很低說道:「臣奉皇命,遣了人和阿刺知院溝通議和,阿刺知院說,殺了于謙,才能議和。」

朱祁鈺的神情頗為古怪,似怒似笑,滿是疑惑的說道:「殺他媽大頭鬼!阿剌知院他怎麼敢?殺了于謙方肯議和,他算哪根蔥!朕把他的腦袋擰下來當球踢,做夢呢!」

朱祁鈺不是生氣,而是覺得好笑,他是誰?朱祁鈺,殺兄繼位的人,為了保住大明,他可以親自披掛上陣奪旗的人。

作為皇帝,朱祁鈺一向重視禮儀二字,很少說髒話,但是這次他也罵娘了。

讓他殺于謙,整個大明朝,有人敢說這句話?

連南衙僭朝造反的時候,喊出的清君側的口號裡,于謙都不是那個女幹臣!胡濙才是女幹臣!連不靠譜的南衙僭朝都知道,把于謙列到女幹臣那一列,太不靠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