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

    人情往來?跟你不熟;

    風力塑造爺就是諂臣又如何。

    當風力塑造你成為諂臣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是個諂臣,這種灰色幽默,在政治之中,屢見不鮮。

    蕭暄為何敢鼓譟襄王要造反的這種風力?因為襄王沒那個實力造反,蕭暄之所以不鼓譟于謙要造反,因為于謙有那個實力。

    朱祁鈺思前想後,既然要公議,那就貫徹到底,他眯著眼說道∶「既然他們要鼓譟風力反對北伐,那就以北伐之我見為題,今年的春闈,就圍繞這個來吧。」

    「點一句老子的話,佳兵者不祥之器,君子不得已而用之。」

    朱祁鈺作為皇帝有權利決定會試和殿試的題目,過往朱祁鈺也是從四書五經裡點一句,而後主考官圍繞這一句制定考題。

    興安愣了愣神,醞釀了一番才說道∶「這是道德經第三十一章裡的話,這不是四書五經,是不是有些超綱了呀?這士林壓根都沒準備,說不定有的舉子都不知道這句話,這如何作答?」

    興安說有舉子不知道這句,在大明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儒家一家獨大,像道德經這種書,一般歸到道籍一側去,沒聽說過,實屬正常。

    「那就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點這句吧。」朱祁鈺換了一句,都是一個意思。

    「陛下,這還是道德經裡的,而且還是第三十一章。」興安提醒著陛下,這仍然不是四書五經。

    朱祁鈺嗤笑了一聲說道:「說什麼天下士子,都是天子門生,狗屁。」

    「你看這些個士子們進京後,四處求爺爺告奶奶,託關係、走門路、找恩人,就是為了拿到可能的考題,可是怎麼就不求告到朕這裡?到底是朕的門生,還是這些士大夫們的門生呢?」

    「春闈在即,那就在邸報專門開設一個考綱,就說今年考的範圍,也不用他們四處求告了。」

    「這…」興安被刊登考綱這種事給驚呆了,可是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並無差錯,便俯首領命。

    朱祁鈺提醒了一句:「你記得知會商輅一聲,別讓他措手不及,事後才知曉。」

    這種大事,朱祁鈺是要和主考官溝通的,當然他決定的事兒,商輅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自然會這麼辦。

    商輅聽聞之後,風一樣的趕往了聚賢閣,他要面聖,在路上,他的腦海中思緒很是雜亂,等趕到聚賢閣的時候,商輅靈光一閃,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陛下有意為之,早有圖謀。

    從最開始將算學納

    入殿試,再到算學納入會試,再到現如今,考舉人也要考算學。

    從景泰二年推薦舉人們《管子》,再到景泰五年納入殿試,再到景泰八年納入會試,現如今,陛下又準備刊登考綱,而考試的內容,是道德經。

    如果《管子》還勉強能算是儒家經典,那《老子》可是地地道道、毋庸置疑的道家經典。

    陛下有意為之,早有圖謀,這不是偷襲,是陛下對科舉改制的一步棋。

    商輅想明白了這個事兒後,便是大抵摸清楚了這次奏對,到底應該說些什麼,不能說什麼。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商輅俯首見禮。

    「朕安,坐。」朱祁鈺示意商輅坐下說話便是,不必拘禮。

    「陛下要選《道德經》裡的一句為今年考題?」商輅詢問著陛下對春闈的最高指示,這將涉及到了接下來一個半月的工作重心。

    朱祁鈺頗為肯定,帶著幾分毋庸置疑的語氣說道∶「對,就是那句不祥之器,君子不得已而用之為題。」

    崇古的儒學士已經走進了死衚衕,連老邁的王直都想明白了變則通,通則達的道理,可是這些個儒學士,還抱著近兩千年前的經典在唸經,這能念出什麼來?

    商輅感慨良多,果然如他猜測的那樣,陛下在日拱一卒,一點點的改變著科舉的環境,這種日拱一卒的潛移默化,才最是潤物細無聲。

    「怎麼,商學士以為不妥?」朱祁鈺眼睛微眯的問道。

    商輅搖頭說道∶「沒有,臣以為甚是妥當!只是臣以為,可以折中一下。」

    」哦?如何折中?」朱祁鈺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