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426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

    “這次,孤定然拿邸報頭條!你信與不信?”朱瞻墡再次站直了身子。

    他在視察貴陽府造船廠,主要是平底船,用於漕運,貴州雖然貧瘠,但是貴州也有許多的特產,是內地所沒有的。

    三七、金不換,都是好藥,良藥,滇銅更是大明所急需之物。

    朱瞻墡還在尋找內地少有或者沒有的物產,這對開發貴州是有益的。

    羅炳忠疑惑的說道:“殿下又有高論?”

    郭琰看著這位嫡皇叔,他其實一直以為嫡皇叔是個酒囊飯袋,畢竟大明的藩王自永樂年間起,就當豬在養。

    但是朱瞻墡其實當初是被當做儲君去培養的。

    永樂年間太子、漢王、趙王爭奪儲君之位,是極為激烈的,太子朱高熾從朱棣起兵時就開始監國,負責後勤事物,漢王朱高煦,那是能征善戰,靖難之中,戰功卓著。

    圍繞著太子、漢王、趙王爭嗣,太子府、漢王府、趙王府的孩子們,也接受了極為嚴格的訓練。

    朱瞻基、朱瞻墡和朱瞻墉三個嫡子,曾經在潭柘寺,一起接受姚廣孝的教育,朱高熾徹底獲勝,是因為朱瞻基這個好聖孫。

    朱瞻墡是五嫡子,所以他也接受了姚廣孝的帝王教育。

    朱瞻墡算上朱祁鈺親征平叛那次,一共三次監國了。

    郭琰一直以為襄王身邊的長史才是拿主意的人,襄王來到貴陽府,只是當個泥塑像,震懾宵小。

    但是郭琰很快就錯了,無論是六枝官廠還是貴陽造船廠,還有最近黔國公府鼎力配合下,建立的滇銅廠,這位襄王殿下,無不是親力親為。

    而烏江疏通之事,襄王也多與四勇團營都督,太平伯楊俊溝通,而且還親自乘船往返重慶府,確定烏江的運期水文。

    郭琰疑惑的說道:“為何說又?”

    羅炳忠笑著將是我,有我,無我,人生三境界簡單說了一遍,笑著說道:“殿下時常有高論。”

    郭琰聽完,感慨萬千的說道:“殿下不愧是殿下。”

    朱瞻墡看著船舶不斷下水,十分確信的說道:“這次,必然拿下邸報頭條,這次是陛下最為關心的財經事務!”

    羅炳忠十分確信的說道:“哦?願聞其詳。”

    郭琰趕忙說道:“殿下請講。”

    朱瞻墡看著忙忙碌碌的碼頭,嘆息的說道:“何為天下?不外乎,利來利往。”

    “利,就如同是個線頭,將君臣、臣臣、臣民,串聯起來,我舉個例子,比如這碼頭上的力夫,他們為何在搬運貨物,是不是孤給了他們錢,他們才肯?”

    “他們搬的什麼?是不是咱們在貴州找到的內地所需之物?三七、金不換、滇銅,都是內地所需。”

    “這些特產,拿到內地之後,換的筆墨紙硯書、油鹽醬醋茶,是不是利來利往?”

    “所以,利為軸,為上者,若想讓智士盡謀、謀士盡智、勇士輕死,就要把利柄掌握在手中,使之離開為上者,就不可活,這樣,他們就不得不盡力了。”

    羅炳忠點頭說道:“殿下言之有理,佩服,佩服。”

    朱瞻墡來到了貴州,就辦了三件事,開礦、疏浚、收購藥材。

    開礦需要人手、疏浚需要人手,收購藥材,種植、採集藥材都需要人手。

    這就是朱瞻墡的利軸法,他就用利益先捆綁了窯工、力夫、藥農。

    窯工產煤銅,力夫開挖水道,運銅煤出山,藥農將採集、種植草藥販賣給朱瞻墡。

    他在貴州給利奪利,打的土司土酋們,潰不成軍,也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子。

    朱瞻墡看著羅炳忠欲言又止的神情,笑著說道:“有話你就說。”

    羅炳忠俯首說道:“《國蓄》曰:夫民者信親而死利,海內皆然。”

    “《輕重乙》曰:“民,奪之則怒,予之則喜,民情固然。”

    “《輕重甲》曰:為人君不能散積聚,調高下,分並財,君雖彊本趣耕,發草立幣而無止,民猶若不足也。”

    “與殿下所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朱瞻墡呆滯的看著羅炳忠,他就是治理貴州,有感而發,這裡的土民多數未被王化,所以他以利為軸,但是他說的這些,居然被提前被人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