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漢陽之戰(一)

    趙元恪雖然算不上什麼名將,但也多經戰陣,實力不弱。而且黃維揚也準備讓初任中郎將的趙元恪立威,所以特命他指揮這一仗。

    不過黃維揚也擔心趙元恪貪功冒進,於是便言道:“漢水入江口水急,進易退難,如遇南風,不必開仗,且沿江港汊,慮有埋伏,獲勝後仍勿窮追。”

    趙元恪立刻點頭應允。

    不過到底聽沒聽進去就不好說了。

    隨著黃維揚連戰江西數仗皆勝,其麾下部隊尤其是天策衛上下不同程度地驕傲起來,總覺得敵軍不過是土雞瓦狗一般,不足為慮。甚至包括黃維揚本人,對於二次西征,也沒有多大的緊張,總覺得按部就班的去打,唐軍必然不敵。

    若非如此,這一仗應該由程名振或者是朱驥這兩個熟悉水戰的將領指揮才對。

    善水戰的右衛率營和六十三軍之前多立戰功,現在輪也輪到五十七軍。黃維揚為了平衡,而且他也覺得此仗誰打都可以,最終選擇了趙元恪和五十七軍。

    五十七軍近七千人馬,乘坐著一百餘條船隻,往對岸而去,還有護送的兩千水師。

    而對面的李大亮接到消息之後,立刻命令水師部隊阻擊。

    唐軍水師弱,但並不是沒有水師。尤其是李世民清楚在荊襄水師的重要性,於是在擊敗周法明時,挑選了一大批水軍和船隻,組建了沔州水師。

    這水師有三四千人,船隻盡是俘虜的周家的,戰力還行,就是配合上差一些。

    指揮水師的將領是獨孤義順,原北齊名將獨孤永業的孫子。獨孤義順當年跟著楊素滅陳,後來又長鎮渝州,是李世民特別安排指揮沔州水師的。獨孤義順雖是李大亮的部將,但官領黃州刺史,獨立性極強。

    雙方相遇,前鋒立刻交戰。

    隋軍數量是唐軍水師的一倍還多,獨孤義順不敵,立刻率部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