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漢陽之戰(一)

    二人就這樣在漢陽待了一個多月,有效的攻擊沒發動五次,隋軍的主力便迎了上來。

    眼看隋軍援兵趕到,李長卿就想撤。

    他本就不想打,而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更沒有底氣。

    但李大亮明白,李世民的主力已經北上,正與隋軍決戰。他這裡若是放棄漢陽,則隋軍可從容包圍江陵,甚至是斷李世民的後路。

    所以李大亮再不願守漢陽,可非守不可。

    李長卿不顧念大局,他得顧念。

    於是在和李長卿交涉多次無果後,李大亮和李長卿約定,他率部鎮守漢陽城,而李長卿部一分為三,一部屯駐江北的漢口;一部鎮守甑山(治今湖北省漢川縣東南十里)至臨漳山一線,封鎖漢水,防止隋軍從側翼突襲;另一部駐守翼際山。

    而李長卿本人則駐營甑山。

    李大亮知道李長卿不想守城,也擔心對方能否守住漢陽城,所以給了他一個好活。

    漢陽城在漢水和長江交匯處,緊依二江。而身後便是群山和湖泊。李長卿依託地形,掩護漢陽,並不困難。

    當然李大亮兵力不足,所以給李長卿好活,就得給他分兵。你李長卿可以遠離戰場,但你的部隊不行。

    李長卿也知道他沒別的好選擇,若是強退,他跟李世民也沒法交代,於是只得將麾下九千人馬一分為三,兩千駐防漢口,兩千駐防翼際山,而他本人則帶剩下的五千人馬,趕往甑山。

    而黃維揚到了江夏之後也分兵了,他命令蘇烈渡江北上,繞道至漢陽城的側翼攻擊,掩護主力。

    這正好和李大亮的防備不謀而合了。

    二月十五日,黃維揚下令,向漢陽城發起攻擊。

    不過這一仗,一開始便不順。

    黃維揚下令五十七軍乘船先行出擊,搶佔翼際山(今武漢龜山),為主力部隊渡河打開缺口。負責指揮五十七軍的乃是趙元恪。

    趙元恪原是黃維烈的副將,也算黃氏兄弟身邊最早追隨之人。

    原本五十七軍中郎將是杜睿,但黃維烈前往宛州時,帶走了杜睿和李海岸二人,於是黃維揚便提拔了資歷最深的趙元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