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起 作品

第323章 新想法




    也就是說,八十年代末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中國的服裝行業大多還停留在個人作坊的一種情況之下。



    大型的服裝廠,無非還是那些國營的大企業,而大型的服裝國營企業,在八九十年代非但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反到死在了改革開放的浪潮之下。



    很多人都覺得,大型國營的服裝廠倒閉是因為管理不善,其實並不盡然。



    最為主要的原因就,這個時候國營服裝廠的領導以及輕工局的領導對於服裝潮流的認識不夠,工廠只做那些顏色單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最早期的服裝。



    而生產最多的質量最好的是工廠當中的工作服,八十年代的時候,大型國營企業都有這樣的一種做法,基本上每年工廠都會給工人發兩套工作服,發一些勞動保護用品。



    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交給國營服裝廠來進行製作的,可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來臨,就是工作服的定製都出現了改變,有好樣子的,質量好還便宜的工作服,那自然會有選擇的採購。



    再加上國營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差,工作服的訂購數量也快速減少,再加上校服之類的衣服都歸各個學校自行找廠家定製,國營服裝廠的效益自然一落千丈。



    大型國企的服裝廠,每生產一種服裝,生產出來的數量都相當多,一旦出現賣不出去的情形,就會開始出現大量的積壓,而國家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像這樣的工廠輸血,工廠的流動資金直接導致斷流。



    再加上這些大型服裝廠建廠的時間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後,開始出現大量的退休人員。



    退休人員的工資都是企業負擔,企業負擔退休人員的工資,負擔各種公益設施,如工廠的附屬幼兒園,工廠的附屬學校,這些都是需要工廠拿出真金白銀來維持的。



    正是因為這些內在外在的原因,活生生地把當年紅火得不像樣的國營大廠子都壓垮掉了。



    李忠信記得很清楚,前一段時間的時候,齊市和牡市的兩家服裝廠積壓的貨物,雖然通過忠信公司賣出了一部分,但是,他們卻依舊沒有轉變思路,更沒有轉做其他服裝的想法。



    不光是齊市和牡市,就是江城市這邊的服裝廠也是一樣,他們依舊是沿襲著老套的思想,沒有想到過進行轉變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