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起 作品

第323章 新想法

    西服是來源於西方國家的舶來品,以前中國人是不穿西服的,自從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觀念逐漸改變,才開始接受西服,穿戴一些新潮的東西。



    李忠信隱約地記得,好像就是張明敏八四年春晚穿著西服唱歌以後,帶動起來的穿西服的潮流,穿西裝的人越來越多。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看到了香港那邊的高層次的人都穿西服打領帶,一看上去就有那麼一種說不出來的範,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原因,穿西服打領帶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迫切想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中國人,似乎以一種挑戰的心理來主動接受這種並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鮮的服飾文化。



    這個時代的服裝講究“挺括、厚重”,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的思想還是比較保守的,只是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西服以寬鬆、舒展、方便為其主旋律,西服駁領止點比較高,駁頭很寬,肩斜比較小,但墊肩較小,色彩單調,黑、灰、藍等無彩色的流行。



    人們嚮往著上層社會的奢華生活,嚮往這海外那種的大佬範,逐漸開始在西服上追求名牌,講究高質的面料、優雅的造型和精美的做工。



    不過呢!在八十年代的時候,西服並不好做,幾乎都是服裝裁剪店用手工來製作西服。



    對人進行身高,身體的各個部位用皮尺來進行測量,把所有的數據用筆記錄在本子上以後,按照身體的形態來量身定製。



    李忠信記得很清楚,他父親李尚勇單位有一個叫做薛姨的弟弟,是一位服裝設計師,在江城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開了一家服裝裁剪學校,火得簡直不要不要的。



    那個時候到辦服裝學校,報名學習的學生無數,年輕男女都到他那個服裝裁剪學校學習製作服裝的技能,想要成為一名服裝設計,不,應該說是學習服裝裁剪的技術。



    學習完服裝裁剪的技術以後,在家裡面就能夠搞服裝的製作,周邊的鄰居什麼的想要做一套西服,或者是做兩條褲子了,都得需要找他們來做。



    如果水平再好一些的,可以在家裡面搞小作坊的似的加工廠,到時候加工出來一批衣服,向外面進行售賣。



    八十年代的時候,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實行過年的時候搞大合唱,進行那種愛國主義的合唱大賽,每到這樣的一個時候,小服裝店的生意就會一下子好起來,她們需要加工加點來完成交給他們的大量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