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708章 東洋陶瓷

 也就是說,他認為盧燦所制瓷器,是傳統瓷器製作的巔峰,桎梏中的極品!但是,在意境展示方面,依然存在嚴重問題。

 這就是中日陶瓷製作過程中的最大分歧點。

 之所以產生這種分歧,是因為中國陶瓷發展過程中,有一門功課有所欠缺,或者說被中國傳統陶瓷文化視之為“離經叛道”者而沒有重視。

 那就是泥塑、陶塑以及瓷塑!

 歐美在接受來自中國瓷器藝術的同時,很快將他們擅長的雕塑藝術,融合進去,發展成一種很有想象力和表現力的“陶塑藝術”。

 這種由雕塑派生,借陶瓷材質表現出來,又被賦予所謂的抽象主義、印象主義等思想的藝術形式,在二十世紀,大行其道。

 很不湊巧,這一時期的中華大地,上半葉是戰亂頻繁,近幾十年則是大環境不允許。

 所以,我們缺課了。

 而東洋,三十年代之前,他們的陶瓷工藝與中式陶瓷,幾乎沒什麼差別。

 從三十年代開始,東洋陶瓷工人們,逐漸吸收國外的陶塑藝術,尤其是戰後,以“四國會”“走泥社”為代表的陶瓷流派,開始專注於傳統陶瓷突破與歐美陶塑藝術思想的逐步吸收,從而發展出紮根於東洋文化傳統的陶瓷工藝。他們不再過於關注傳統的色釉型,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意”的表達上,從而形成與中式陶瓷工藝差別頗大的當代東洋陶瓷藝術。

 盧燦是認同山田光的這一觀點。

 當然,說東洋陶瓷工藝的表現就一定比中式陶瓷更好,這是不正確的。潤馨瓷器在東洋賣得還不錯,這就說明更多的東洋人還是很喜歡傳統中式陶瓷,但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完全沒毛病。

 就是這種碰撞與交流,收穫與啟發,讓盧燦意猶未盡,索性在潤泥藝陶住了下來。

 好在川崎距離東京不遠,住在川崎也說不上影響工作。

 盧燦的一個任性決定,讓下面的人不知所措。

 4月25日,提前幾天去大阪的王永斌,與布魯格一起趕到川崎。隔天,安德烈與胡生還有譚炳瑞、康望等人,也趕來潤泥藝陶工坊。

 安德烈見到盧燦時,嚇一跳——自家大老闆穿著大褲衩,正帶著一幫人光著腳踩泥巴呢。

 “幹嘛呢你?”

 “你這不看見了嘛,踩泥巴呢。”盧燦笑笑。

 沒錯,確實在踩泥巴。雖然工坊有攪拌機和熟泥機,但那是工業產物,流水線產物。高明的制瓷大師,在手工製作瓷器時,大多喜歡自己親手去攪拌和熟泥,這有助於對胚胎泥性的感知。

 他再度抬腳再度踩下去,一團灰褐色的泥漿,從大母腳趾縫隙間擠出來,均勻細膩。便對旁邊一位工人抬抬手,“差不多了。你等個十幾二十分鐘,泥漿起皮後在用薄膜蓋上,我明天要用。”

 說完,他伸手捋了捋腳脖上的泥漿,走出泥漿,又彎腰拎起木屐後,對安德烈幾人點點頭,“你們幾個,要麼在大阪,要麼在東京,怎麼就……約好了一起來找我?”

 “沒呢,我和安德烈前後腳到的川崎森林酒店,聽王主任說,您在這兒,這不,我們就一起來了。”譚炳瑞笑笑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