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六百三十七章 治政於蜀

    佔據了江州之後的劉琦,讓蔡勳和張允分兵兩路,一路前往巴郡、一路前往犍為郡收服周邊的縣城,而劉琦則是以江州為中心,開始靜下心來處置政務。

    他首先是在江關安置了部分精銳,在拿下了江州之後,江關就成了他的後陣,不需要太多的兵馬駐守,而以江州城為中心的蜀中地域,則是成了他的大本營。

    劉琦在江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荊州的政令以江州為試點開始施行。

    他在一開始頒佈這條政令的時候,遭到了以劉曄和徐庶等為首之人的反對,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江州城剛剛被己方佔領,正是收買人心的時候,荊州的法令一向比蜀中嚴苛,如今益州未定,冒然改政,恐於接下來的進軍不利。

    但滿寵卻是積極地支持劉琦,他表示:政令法度乃是立國之根本,不可朝令夕改,劉琦既然是初至蜀中,那自然就要用合適的法度來約束本地,若是在佔據益州之後,屆時各郡的主體勢力已成,而且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劉琦初入蜀時的政令,屆時反對的聲音恐怕會更多,反而會比現在要艱難很多。

    在初占城池的時候,頒佈政令可以看做為戰時新令,但若是佔領長時間以後再改,那就是改革了。

    自古以來,改革一向都是最費時間,也是最難的事情。

    況且要收買人心,從來都不是在政令和律法層面上,而是治政治民上。

    在東漢,經濟體系較為單一,每一個勢力最為重視的經濟體系,毫無疑問都是農業。

    民以食為天,農業社會的主體旋律,就是要讓大家吃飽飯。

    荊州這些年在天下諸州的名聲越來越響,不是在於軍力強盛,而是在於優質的大後方。

    大量的開墾荒田以及普及耕種經驗,再加上軍屯與民屯的合併,使得荊州各地的倉稟中谷種充盈。

    劉琦南征北戰四年,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後方從來沒有因為糧食告罄而犯過愁。

    今年荊州的瘟疫橫行,劉琦不得已開倉賑災濟民,耗資頗巨,但即使如此,十郡的庫府依然有餘糧可以支撐他伐蜀。

    就這個時代的生產力而言,荊州足可稱之為富甲一方了。

    想要收攏人心,最快的方法無異於讓蜀中的人可以吃飽飯,也就是提高他們每一年的生產總量。

    這比寬鬆律法要實際許多。

    荊州人軍民在劉氏入駐的四年時間裡,大力開墾,發展軍屯和民屯,而且劉琦本人對於農耕這一方面很是重視,他根據自己前世時所積累的知識,再加上搜集荊州長於耕種的老人,以饋贈財貨的方式,請他們傳授耕種以及對天候所理解的經驗,在軍屯中普及,並著學宮中的人將這些種植經驗編纂成冊,抄錄成份,發往各郡各縣,用以惠民,教授農民耕種的經驗,並每年核定版本,去糟存菁,使這份農耕手冊更加的實用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