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十節 貿易調整備忘錄(二)

    “這是為什麼呢?”王胖子稍有停頓,蕭子山便追問道,看來他已經吸引起了注意力。

    “我們假設傳統瓷器在我們這賣出是1澳元/件,骨瓷是2澳元/件;西方人把它們運到亞洲其他地區分別是2澳元/件和4澳元/件的賣出;如果他們運到歐洲,價格分別是10澳元/件和20澳元/件。大家可能發現了,能在亞洲花2澳元買瓷器的人,咬咬牙也能買4元的。但是在歐洲,這個差距的絕對值就變成了10元,沒那麼好賣了。以荷蘭人為代表的西方人,本金有限,呃不算板鴨。他們要保證每一塊錢的利潤率,就會更傾向傳統瓷器。”

    “哎呀,我聽明白了,那麼我們現在有沒有手段直接提要求呢?”蕭主任問道。

    “我們提了,但是效果有限,我們的手段還沒有決定性影響。這就是我之前所說的,他們在日本能很方便的獲取大量的白銀。即使我們用外交手段行政手段強行規定他們購買某個產品意義也不大。這樣的產品還會有很多,我們處於被動的狀態。”王胖子鬆了一口氣,總算把一半的事情解釋清楚了。

    “荷蘭人就算在日本掙到很多銀子,也要花在我們這吧?”

    “不,正相反,他們在日本獲利越多,我們的銷售額就越低。這又要分兩部分來解釋,一個是日本的價格特例,一個是荷蘭人的貿易模型。您別嫌我羅嗦……”王胖子竭力讓自己的說明變得能吸引人。

    “不會,這事聽著還挺有趣的。”

    “我們用蔗糖為例來說明,這次我們不假設了,用實際價格,為了和日本白銀的單位對應,我暫時不用澳元了。我們在本土收購蔗糖的成本是1兩/擔,在自己的港口賣給荷蘭人是2兩/擔。在日本的港口,蔗糖的價格可以賣到6兩/擔,在阿姆斯特丹,蔗糖的價格在10-13兩/擔波動。還有一個前提,我們的產量不足以同時填滿荷蘭人運往歐洲的需求量和日本需求量。米總,你如果是荷蘭人,你會怎麼做?”

    “荷蘭人是不是還有其他的供貨方?”

    “是的,他們還可以在印度地區採購,當地產量還比我們高呢。實在不夠,還有巴士拉的走私甜菜糖。”

    蕭子山若有所思的點頭:“我明白你說的問題了,日本的價格比我們本地的價格高了3倍。如果我們漲價呢?漲到6兩。”

    “那我們就失去了歐洲市場,同時每年有一堆貨賣不出去。荷蘭人對亞洲蔗糖的採購原則是: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儘量採購中國產蔗糖。價格還是第一位的。”

    “假如我們在日本降價呢?會不會增加日本的需求?”

    《醫品嫡妃:王爺請納妾》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