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六十八節 角力

    因為費用緊張,張應宸獨闢畦徑,沒有在熱鬧的東門市建立道觀,而是選擇在臨高縣城以西五公里的永慶觀。這是一座始建於宋代的道觀,明代洪武間道士曾道寧重修,弘治間毀於寇,正德年間由縣丞王錫重建。

    此時,距離永慶觀的最後一次重建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道觀早已荒廢,建築物只留下石制的建基。

    張應宸選中這裡首先是此地的地價便宜,不但比東門市低,比臨高縣城內也低。其次這裡距離縣城不算很遠,已經修通子道路,交通方便,又相對遠離鬧市比較清靜。此地的房屋地基保存完好,蓋房的成本不高。地基上還有不少古樹,整修之後是環境相當不錯。

    張應宸把這裡命名為雲笈觀。他親自繪製了建築平面圖,還把自己設想的風格一一和建築總公司的設計師們做了溝通,確保他們能夠理解他的設想。不過,限於經費,整個工程將分為幾期進行。第一期先修築了他居住和清修用得院子,外加一個供“道生”們居住學習的院子。另外還建了一個藏經閣,用來儲存他購買和蒐集的各種道教典籍。

    此時此刻,這位“新道教”的“掌教”自稱“盜泉子”的張應宸正在新建道觀的一間淨室內招待客人。

    張應宸穿著他自己設計的“新道服”留著髮髻和鬍鬚。因為長期在黎區傳教,面色黝黑,身材清瘦,很有些仙風道骨的架勢。

    他端著盞清茶,輕輕吹了口氣,啜了一口,半晌才開口道:“你要我一起去杭州?”

    “不錯。”說話的三十多歲,完全是明人的裝束。正是前幾天申請到巴達維亞充當領事的趙引弓。他申請參加了對外情報局外派情報員的培市。準備用大宋宗室後裔的身份到杭州去開展工作。

    “一個雲遊的道士,去杭州傳道,能有什麼作為麼?”張應宸說。

    “當然有。你是道士。出面搞慈善活動不是比我這突然出現的外來戶更好?”趙引弓的這個設想通過了江山等人的審批,在何影那裡也得到了首肯,現在就看張應宸本人的意思了。

    宗教機構出面辦慈善比一個突然出現的陌生的外地富豪辦慈善要讓人放心得多。趙引弓的想法是讓張應宸出面,先搞一個道觀,然後以道觀為據點辦慈善。等辦出一點名氣了,1632年的浙東大饑荒爆發的時候在出面搞收容流民的事情就方便多了。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