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

這行事好像見不得社會安定下來一樣。人們的恐慌隨著失去抑制的各種重大破壞事件愈演愈烈,各種普遍觀念也快速變化,人們宣揚冤有頭債有主,法治的變革轟轟烈烈地展開。

制度變革的穩定性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由於利益分配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切又回到了老樣子。幾次法庭內的爆炸事件撕下了最後遮掩漏洞的偽裝。

有冤屈卻上訴不成功的人可以憤怒製造亂子,真的犯了事卻不想認賬的人也能製造亂子。就算庭上不鬧,也無法保證結果。法治遇到了嚴重的危機。

主持法庭的人看來,這就是平時蒙冤會接受的人有了靠山,不再接受壓制。他們想到的第一級解決辦法就是打掉這些在申冤上執著的群體,讓黑幕再次籠罩,至少以過去的經驗來看穩定性會提升。

現在他們就是在給壓力臨界點架構放壓,怎麼能採取如此做法。一番較量後,法治被打倒了。

或者說,是法治中負責審判的人被打倒了,轉以一個法術代替。感覺蒙冤的人可以自行去觸發法陣,審判結果會在之後逐漸浮現。

剛開始,這個法陣效果顯著,誣告的人常常因其誣告程度而受報應,但好景不長。法術總有解法,專業的誣告群體就這麼興起了,審判機制再次形同虛設。

由於中間時間間隔的增長,人們的注意力已經難以返回,於是審判機制的漏洞就此難以補齊,依舊變成了老大難的問題。

這種問題能夠被忽視很成問題,看起來必是更有什麼東西在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使人們顧不得回頭,實則不然。只是有領導的風波過去了,現在民意失去領頭羊,就難以再次引發變革。

唯一的變化,大概就是審判機制從往常的地方勢力把持變成了一個全新的獨立勢力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