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十二章,96個人的武昌造船廠




    ……



    1953年,除了武鋼,武漢的大建還有一個,武漢長江大橋。



    1949年9月下旬,第一屆政協會議上就通過了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的議案。    然而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建?怎麼設計?錢從哪來?技術從哪來?



    1950年1月,鐵道部成立鐵道橋樑委員會,同年3月成立武漢長江大橋測量鑽探隊和設計組,開始進行初步勘探調查。



    勘探調查的結果,如孫中山時期到常凱申時期的前三次調查一樣:這橋不好修。



    當時國內的橋樑設計領域技術儲備不夠,就算茅以升上場擔任設計組小組長,他也很撓頭。



    按照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計劃,建造這橋得從蘇聯進口鋼材,因此當然也有蘇聯專家組。



    武漢長江大橋,就這樣定下了蘇聯專家組總負責的架構。



    大橋的關鍵技術、核心施工部分,由蘇聯專家負責。中方專家組在其中負責一些輔助設計。與其說是中蘇共同設計,不如說是中國建築、橋樑專家借這個機會向蘇聯學習特大公路鐵路兩用橋怎麼設計、怎麼建造。



    比如蘇聯專家負責設計橋墩和橋樑,中方專家梁思成、唐寰澄設計了橋頭堡。



    當然客觀地講,這橋頭堡設計得挺好看的。



    ……



    1952年7月,時年僅39歲的蘇聯橋樑設計師康斯坦丁 謝爾蓋耶維奇 西林被調到武漢長江大橋設計組。



    連他在內,蘇聯專家組一共有28個人,他們與中國建設者一起承擔建設武漢長江大橋的歷史重任。



    西林到達武漢時,正趕上長江大水,酷熱難當。



    中方安排蘇聯專家上廬山,在涼爽安靜的環境中工作,但西林執意留在武漢,直奔大橋建設主題。



    西林不是建國後才才來中國的橋樑專家,他跟中國打交道很早,1948年就在東北,幫助東野鐵道縱隊搶修被破壞的第二松花江大橋。



    1949年,西林再次來華,擔任鐵道部顧問。1952年他被挖到武漢時,他正在成渝、蘭新鐵路工程組,負責這兩條鐵路的橋樑設計。



    西林對這次突然的調動有些納悶,成渝、蘭新鐵路這時候還沒完工呢。當然,這是中國方面提出的要求、蘇聯援華領導部門許可的調動,西林當然遵命。



    原因其他人不知道,但唐華知道。要想讓武漢長江大橋提前通車,只需要做一件事:提前把西林同志弄過去。



    ……



    “你知道的,我剛剛被調到武漢長江大橋設計組,就認真研究過大橋所有的設計文件。我基於大量的數據和理論,堅持認為建造大橋基礎不宜用‘氣壓沉箱法’施工。但是鑑定委員會裡都是我的前輩,都是技術權威,其中還有一位蘇聯院士,我不好說話。”



    西林對鐵道兵第三副司令員兼武漢長江大橋勘探設計總指揮彭敏說。



    彭敏:“是的,兩個月前我就看過了您提出的管柱鑽孔法的理論和技術原理。對這個施工法,我們認為很有希望,但確實也應該詳細地研究和測試,因為此前從未在國內使用過。”



    西林:“它在蘇聯也沒有用過,因為蘇聯沒有長江。現在在長江上造橋,用得上新辦法,因此我希望得到中國同志的支持。”



    為了降低工程建設難度,武漢長江大橋必須在選址的時候讓橋總長短一些。但問題是長江江面窄的地方往往水比較深而且水流比較急。現在選定的橋址最大水深40米。



    氣壓沉箱法就是把一個高氣密性的工作室沉到江中,施工人員在這個工作室內幹活,打橋墩的基礎,工作的時候不用潛水。但40米的深度已經超過了氣壓沉箱法的極限,工人呼吸很困難,甚至會出現氮麻醉現象。



    西林去年來武漢後,閱讀長江大橋附近的地質資料,又再勘察了一遍橋址,提出管柱鑽孔法。



    武漢長江大橋的預定橋址雖然水很深,但卻有另一個優勢,那就是江底地質十分牢固。把不太厚的爛泥層忽略掉之後,下面的岩層非常完整和堅實。西林打算將一根根成型的鋼筋混凝土空心管柱打入河床巖盤,用大型鑽機在管柱內的巖盤上鑽孔,在孔內灌注混凝土,使管柱與岩層結合為一體,再構築圍堰,修築承臺及橋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