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九十二章,民航與大飛機

    劉鼐:“洪波,西飛現在在做的項目,除了協作研製伊爾-76,還有協作研製圖-22M也就是轟-8、運-6改中型客機、轟-6的渦噴改渦扇,這些項目沒有一個能對標波音747或者C-5的吧?”

    周洪波:“是的。倒不是說中國一定要巨型客機或巨型運輸機,但是這兩種飛機上面的技術,顯示出美國航空工業的底蘊非常深厚,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追趕。”

    唐華:“客機這一方面,美國和西歐國家的發展狀況與我們不同,他們的民用航空用戶群體已經下沉到商務出行、普通老百姓偶爾一次的遠距離旅行了,因此,西

    方的民航科技需求量很大、航線客流量大而且穩定,因此他們的民航公司不但規模大,而且是持續盈利的。這一點,我們暫時還做不到。”

    ……

    中國民航現在還是隸屬於空軍的民航總局。不但民航總局本身有軍事屬性,而且實話實說,現在的中國民航,把它叫做中國官航可能更貼切一點。

    民航總局現在只有飛往莫斯科的定期國際航班,飛其他國家是不定期的。

    飛國際航線的飛機主要就是滿足外交出訪、技術專家和科學家的跨國交流(主要在中國與蘇東國家之間)。國內航線也大致如此,反正都不是普通人出行的工具。

    現在民航總局的國際航線有6架伊爾-62,國內航線用著各種雜型號的中小型客機(也有少數圖-104),因為現在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無問題,並不缺盧布外匯,因此用進口客機用得心安理得。

    遠程客機這種個位數或者十幾架的保有量,外購成熟大量生產的型號本來就是成本最低的解決辦法。要是自研一種遠程客機,只生產幾架,用途是搭乘領導人從北京直飛阿爾巴尼亞(絕不能用蘇聯飛機或仿蘇聯的飛機),那才是真土豪,因為這種客機的每一架分攤的研發成本、十幾萬個極小批量零件組織生產的成本,肯定冠絕全球。

    而且,80年代的人不可能開天眼,能夠絕對肯定地認為20年後的中國居然發展到年客運量1億多人次、30年後又增加到6億人次,真的變成了“民航”而不是“官航”。

    現在唐華有沒有預測未來的天眼?……不行,歷史改變得太多了,要重新估算了。

    “各位覺得,按現在我們的發展速度,到什麼時候,以中國的城市工人家庭,如果愛好旅遊的話,他們的收入每年能支持進行一次坐飛機來回的旅遊或者探親?”唐華問。

    劉鼐、周洪波:“厄……”

    “如果我們現在國內發展的勢頭不被打斷的話,大概20年後?差不多吧?”

    西飛的總工黃玉珊有些猶豫地說了一個數字。黃玉珊是伊爾-76的中方主任設計師。

    20年後,也就是1988年。

    “我也覺得差不多,15到20年之後,逐漸會有老百姓坐得起飛機,就算不是年年都能坐一次,至少也可以某年回鄉過年的時候坐一次飛機嚐嚐鮮。”

    “財經委說,現在國家的財政狀況,肯定可以支持繼續增加工人工資和農民收入,而且在增薪幅度加速的同時,還保持很大的基本建設投入。所以20年後應該確實差不多了。”

    唐華:“假設我們在20年後,民航的年客運人次開始爆發性增長,那麼大約在80年代初期應該著手研製噴氣式幹線和支線客機,那麼現在,我們該做的是發動機。”

    黃玉珊:“D30,也就是渦扇4的底子不錯,伊爾-76、伊爾-62、還有我們打算做的轟-6渦噴改渦扇,用的都是它。”

    唐華:“民航客機的技術指標,最後都會落到兩項最關鍵的指標上面:安全性和成本。波音747不是為了造大飛機而把飛機造大,剛才周局長已經說了,是為了讓幹線客機的單座位運營成本降低25%。航空發動機技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客機的油耗,也是客機安全性的重要組成部分,D30從現在的小涵道比改到大涵道比,增大推力的同時增加燃油經濟性。先進航發研究院可以立個項了。”

    周洪波:“大涵道比的D30那就是一種新發動機了,但是伊爾-76是翼吊佈局,換髮動機還是比較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