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壺濟世,我只是想長生不老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七章 截然相反,枷鎖加身

  唯有如此,才算是對症下藥,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荀軻滔滔不絕的說著,絲毫不吝嗇言辭,“顧先生,您也親眼見過底層百姓的。對於真正的底層百姓來說,如果禮儀規定他們一天只能吃三頓正餐,只能穿黑、灰、白色的衣服,對他們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麼?幾乎沒有!

  可如果是富商呢?富商家財萬貫,但禮儀不准他窮奢極欲,不准他穿金戴銀,甚至不准他一頓飯吃超過四個菜——這樣,會不會讓那些富商們,斂財的心思減少一些?”

  這當然只是在打一個比方,如果真想要制定相應的禮儀,絕不是簡簡單單一兩句話的事情。

  正所謂禮儀教化,禮儀教化!

  真想要通達天下,被百姓認可,無數人自覺遵守,需要的是至強的威望和充足的時間,直至將那些東西銘刻入骨子裡,並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話的事。

  顧擔靜靜的聽著荀軻講述。

  在荀軻講到“層次”二字之時,顧擔心中已經掀起滔天大浪。

  荀軻的確已經洞察到了真正的關鍵。

  他口中的層次,便是階級。

  而為了對付不同的階級之人,他搬出了禮。

  禮,理也!

  不遵守禮,便是不佔理。

  不佔理,便有了被人口誅筆伐,甚至懲戒的緣由。

  既然那些富商和豪強們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就乾脆不再一個個清點,太過麻煩,而且效果不大。

  直接想辦法針對這個階層的傢伙不就好了?

  就像豪商肯定很有錢,但你有錢我不讓你花,更不讓你拿出去享受和炫耀。

  這樣的話,富商的斂財心思,總該淡了一些吧?

  不至於再通過各種方式強取豪奪,吸吮民間的血肉。

  畢竟掙了再多的錢,也越不過那層禮法!

  “這,都是最美好的期望。如果禮法施行下去,之後又該如何?”

  顧擔心中雖然有些震撼於荀軻的聰慧與機敏,甚至覺得這的確是一個可行性還算不錯的方法,但問題也很是明顯。

  禮法,說到底也只是另一種強權。

  就像富商人前沒辦法吃四個菜,關起門來不是照樣隨便吃?無非是換了個地方,給他們添了些麻煩而已。

  誰都知道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總有聰明人會各種鑽空子。

  便是設置了禮法作為其中的阻礙,也不可能真正涉及到方方面面去。

  荀軻的初衷的確很好,可不見得能夠真正奏效。

  而且此事帶來的惡劣影響也很大。

  他能制定禮,後人就不能了?

  如今王莽和荀軻心中或許的確是抱著此事對天下好的心思想要去做,可等到這一批人老去之後,安知後來者不會將這當做一種純粹的御下之術,直接忘掉初衷,反而利用更改禮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相比於禮法所能夠起到的效果,這份遺害也當真一點都不小,絕非是危言聳聽。

  “為了避免朝令夕改,禮法本身也要加以層層的限制。無論是對於皇帝、大臣,都應該有所防備,防止禮法成為私人牟利的工具。”

  荀軻臉色未變分毫,顯然這一點他也早就想過,“無論是從正當性、正義性還是神聖性來進行選擇都無可厚非。但現在的問題是,第一步尚且都還沒有邁過去,談什麼限制都還為時尚早。

  但它的效果,已經足夠讓人拼盡全力去做!”

  荀軻展現出了充足的決心,自從見到顧擔後,所言從未脫離過此事。

  “而且,如今夏朝也已經有了二十年。國家初建之時,人手嚴重不足,諸多條例皆是沿用大月的舊制。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當初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可真正的大修大改,還未有過。

  如果夏朝不想重蹈覆轍,再走一遍大月所走過的路,就必須要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我遍覽典籍,熟習史書,最終看到了這樣的一條路,我堅信它會讓夏朝更好,起碼會比大月更久的多!”

  荀軻接連不斷的說道。

  顧擔恍然。

  明白了荀軻如此堅決的另一個原因。

  夏朝已不再是一窮二白的時候了。

  也不是沒有人手可用的時候。

  恰恰相反,此時的夏朝正在不斷的發展,甚至正在邁向鼎盛。

  當初參與創造這個國度的人都還在,還擁有著足夠的話語權,擁有改換車道調轉方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