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53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

 雖然有著梁紹修的背書,但是今天真正見面之後,眼前之人的年輕還是讓老院士心裡有些犯嘀咕。 

 搞工程和理論研究還不太一樣,一方面需要經驗,另一方面也需要頭腦的冷靜。 

 這兩樣往往都需要隨著時間慢慢增長。 

 有點類似醫生和老師,過於年輕的形象總是讓人第一感覺不太可靠。 

 而現在,常浩南至少已經證明了他在後一項上面不存在短板。 

 信任就是這樣一步步營造出來的。 

 “關於雷達天線的設計,我是這麼想的。” 

 王曉模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裡面拿出來了幾張紙,顯然是早有準備: 

 “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要想保證雷達對rcs位5平方米的目標有一個300公里左右的探測距離,大概需要2000個左右的t/r組件,呃……小常你應該知道什麼叫t/r組件吧?” 

 見到常浩南點頭,他才又繼續講了下去: 

 “再結合封裝工藝,要想在一面陣列上排開這兩千個t/r組件,那麼尺寸怎麼也得8.5*0.6m的樣子,這樣的話,就像你剛剛說的,圓盤雷達罩和三面陣的結構肯定是不行了。” 

 說到這裡,王曉模把第一頁計算天線尺寸的內容翻了過去,露出了第二頁的總體方案構想。 

 意料之中的,正是常浩南所熟悉的樣子。 

 不過他還是得裝作微微驚訝的樣子: 

 “平衡木天線麼?” 

 “對,其實大前年瑞典人首飛的薩博340預警機就已經用了這樣的結構,雖然在飛機的正前方和正後方分別有60°的盲區,但可以把天線豎著裝在飛機上,整個天線結構的重量也能壓到1噸以下,應該對你們飛機設計部門更方便一些。” 

 “如果是8米半的天線這樣安裝,應該還可以接受。” 

 常浩南見火候已經差不多,便準備把那個更完善的方案給透露出來: 

 “不過我倒是有個稍微不一樣的想法。” 

 果然,王曉模露出了饒有興趣的表情: 

 “說說看。” 

 “其實,我當時也關注過一些薩博340的情況,所以在閒暇時間做了點計算。” 

 常浩南從旁邊拿起一支筆,與此同時郭林也順勢把一張紙放在了他的面前。 

 給大佬遞紙.jpg 

 所謂關注薩博340aew自然是不存在的,這個型號1994年首飛,那時候常浩南還沒重生呢,只是個雖然很努力但天賦一般的大二學生罷了。 

 只不過這種事情顯然他說啥是啥。 

 “首先,哪怕就平衡木設計來說,薩博公司的方案也很糟糕,他們選擇了一個對飛機不利影響最大的雷達艙支架方案。” 

 說話間,常浩南大筆揮動,在紙上畫了幾種不同的雷達安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