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6章 前緣縫翼(2/5)




後世的某些親美媒體,竟然還恬不知恥地將這一計劃宣傳成所謂“華夏航空工業現代化的起點”!



實際上,八三工程之所以會被立項,並且得到如此多的資源,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和平典範計劃的恥辱性失敗。



我們要造出一架爭氣機,一架能夠證明我們不需要美國人幫忙也能行的戰機!



“嗯……那當時的設計完成度怎麼樣?”常浩南詢問道。



“老實說,不怎麼樣。”楊奉畑搖了搖頭:



“我們和達索方面的工程師合作了大概兩年時間,但直到最終拿出的設計版本,也還是沒能達到法國方面一開始預期的性能。”



“一方面結構有點太複雜了,另一方面也缺少足夠的設計工具,在風洞試驗的時候,我們發現前緣縫翼和後緣襟翼之間總是存在干擾,導致增升效果反而不如只有襟翼的時候。”



這個結果並不出常浩南所料。



中法合作的最大收穫,是我國從對方那裡學來了一整套的航空產業標準,最終參照法軍標形成了空軍領域完整的國軍標。



但是具體到技術方面,能拿得出手的成果確實不多,也就是直9直升機還有響尾蛇防空導彈等寥寥幾種。



阿格斯塔90B潛艇的設計被證明完全不如基洛。



超黃蜂直升機被一路修修補補了近40年,最後幾乎是從頭設計了一個新型號才頂著直8gl的名號大規模裝備。



被認為可以統一大中型水面艦艇主炮型號的100mm艦炮更是個天坑,只短暫地裝備了大概十幾艘艦艇之後,就連同100mm這個口徑被130/76兩種口徑全面取代了。



倒也不是說法國人故意使壞,實在是他們自己當年也是走在這些歪路上的……



總之有了這些先例,一個前緣縫翼的設計效果不佳似乎也並不很讓人意外。



不過話說回來,達索公司在大三角翼的設計方面確實經驗豐富,從幻影3到幻影2000,多種經典的無尾三角翼飛機都出自馬塞爾·達索之手。



所以常浩南對於他們給出的設計倒也有點興趣。



“楊總,不知道當年達索公司的設計是否還有存檔?”



“你準備改進他們的縫翼設計?”楊奉畑把玩著手中的鋼筆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