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登高2

【經過前幾課的講解訓練,大家心中應該很快就有答案了。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詩中傳遞的情感,那麼非“萬里悲秋常作客”一句中的“悲”字莫屬。




前面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杜甫登高所見之景是什麼?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了何種意境,才會給人以悲哀之感呢?】




劉宋。




謝靈運本就極愛山水景物,對寫景之句更是敏感,他還能瞬間聯繫上偶像曹植的詩句:




“風急一句頗見力度,時值寒秋,杜甫又恰在登高,立於高臺之上則四面風來,更覺風之迅疾猛烈,正是曹子建說的“高臺多悲風’的意思啊!”




他想到偶像寫這首詩時,遠處藩邦,兄弟乖隔,有失群之悲,悲風又暗指朝廷氣象陰慘,杜甫老年難道有同種悲哀?




北魏。




酈道元素來好學,歷覽奇書,他深感前代地理之書記述過於簡略,且多有虛構之說,更兼時移世易,山川地勢或有改變,所以決定為前代的《水經》作注。




日前,他曾親往三峽,勘探水文,見慣山川風物,如今看到杜甫的詩不禁頗有感慨:




“急風、高天,猿嘯,是典型的清秋之景。風急,可掃蕩層雲,則見天高氣爽,若但看此則是闊大之景,但偏偏附上“猿嘯哀’三字,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常人聽得猿嘯尚覺屬引悽異,杜甫老來登高,更兼潦倒多病,只怕更是心驚吧!"




親耳聽過三峽兩岸猿鳴的酈道元對這一句感受頗深。




唐朝。




孟浩然因“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之句見惡於玄宗,此後在仕途上屢屢碰壁的他再不願意蹭蹬與官場,故而決定離開長安,漫遊山水。




如今他恰在吳越一帶遊覽,晚宿於建德江處。時下天色向晚,洲渚之上煙霧迷濛,可杜甫詩裡對沙渚的描繪,卻與他眼前所見截然不同:




“天高雲淡,所以沙渚格外清冽、潔白無垢, “鳥飛回’又與上句的‘風急’暗合上一句涼寒悲哀,下一句幽潔悽清,無一個廢字,讀之令人淚下,無怪乎後世的評價如此之高。"




他被杜甫詩中的情緒感染了,忽然詩興大發,望著江上茫茫嘆息吟誦:“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我們先看首聯,風急天




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兩句羅列了六個意象,急風,表明風很猛烈;天高,則可以暗示出詩人的渺小;猿嘯哀,這個大家初中學過,酈道元的《三峽》裡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猿啼聲素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之稱,杜甫當時在夔州,也就是現在的重慶奉節,聽到的也




是三峽的猿聲。】




北魏。




不普想自己也會被提到的酈道元一臉驚喜,他的《水經注》也流傳到後世了?還和魏武帝他們的詩作一樣成為了學子的必學篇章?!




酈道元手忙腳亂地翻出自己的書稿,自己閒來作書竟然代代流傳,那豈非每一代勘探水文地理之人都會讀到?!他忽然感覺壓力山大,暗暗下定決心,往後一定更仔細地勘察地勢水文,爭取給後世留下一本詳細完備又描寫精當的地理著作。




北宋。




《水經注》的資深讀者蘇軾眼睛都亮了: “嗟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昔年陶靖節有詩日,泛覽周王卷,流觀山海圖,言及讀書之樂,讀《水經注》,亦是人生一大樂事!"




蘇轍懂得哥哥對《水經注》的喜愛,但是……:"兄長你讀就讀,能別把書拿走了嗎?"




我也很想看啊!




【順帶一提,猿啼這個意象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非常常見,明代的文學家徐渭創作了四部短劇,合稱《四聲猿》,取的就是“猿鳴三聲淚沾裳”之意,鳴四聲就更是斷腸之聲了。所以看到猿啼之類的句子大家一定要敏感一點啊!】




奉天殿。




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哺: “好啊,聽了這麼久終於聽到了一個咱大明的文人了,徐渭真是給咱爭氣,給大明爭氣!咱要好好嘉獎他!"




“還不知道這個徐渭是哪年生人呢!”朱棣幽幽地補刀。




朱元璋把眼睛一橫: “那也是咱大明的文人!就你反應快,顯著你了?嘴這麼快給咱解釋一下為什麼要篡你大哥的位。你對得起咱嗎?對得起你大哥嗎?"




朱棣被自家老爹一通輸出轟炸得瞬間萎了,識相地閉上嘴往朱標身後躲。自從第一次交作業被水鏡叫了一次陛下之後,他老爹看他的眼神簡直像是在看亂臣賊子,朱棣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