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 作品

第516章 王嶽的奮鬥

    王嶽頷首,其實到了他這個地位,有好些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都說讀史明智,其實若只是記住一些掌故,又何來智慧之說。

    歷代儒者修史,都不免有一個弊病,那就是以德行論人,以道德評價一切,對待君王是如此,對待朝臣更是如此。

    就像大名鼎鼎的三楊,他們輔佐仁宗父子登基,開啟仁宣之治。而究其本質,卻是戰略收縮。

    這倒不是說一定要一直往外打,但是他們死後不久,就出現了土木堡之變……一方面是瓦剌和韃靼迅速恢復實力,一方面是明軍戰力嚴重衰敗……

    誠然,土木堡之變,最大的直接原因,就是英宗胡亂指揮,要說什麼文官設計,送了幾十萬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畢竟在土木堡之變中,死的文官也不在少數。

    但是卻不可否認,自從仁宣之後,國策調整,對大明武力的削弱,以及對外反應的遲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父,這一番讓太子南下,多半就是要徹底畢其功於一役,對嗎?”張璁眼中冒著光。

    王嶽頷首,“沒錯,我們已經準備了這麼多年,從思想到策略,再到力量積累,現在是徹底清算的時候了。我們不只是要掃蕩程朱理學,更是要扭轉自從安史之亂以來,衰敗的國運,我們整個民族,必須要往上走了。”

    張璁深深吸口氣,他跟王嶽接觸很久了,知道自己師父的想法。在王嶽看來,從夏商周,到秦漢,隋唐……整個國運都是往上走的,雖然有挫折,但總是有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並且帶到更輝煌的境界……夏商周,三代的疆域不斷擴張,秦朝一統天下,漢代反擊匈奴,把西域納入版圖。

    到了隋唐,開鑿大運河,橫掃天下,萬國來朝。

    令人遺憾的是安史之亂,這一場雖然沒有改朝換代的大亂,卻是深刻改變了歷史走向……從此之後,中原文明便開始走了下坡路。

    兩宋屈辱就不用說了,後來甚至被蒙古人滅國,中原淪陷,雖然明朝初期,恢復了一些,但是在永樂之後,又走回了保守的老路,甚至越來越像趙宋了。

    張璁滿懷感嘆,“掃清理學,重塑江山……挽回數百年國運頹勢。強漢盛唐,真不知道我大明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啊!弟子還真想好好看看,咳咳咳!”

    “所以你就要好好休養身體,多活幾年,瞧瞧為師的手段吧!”王嶽自信滿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