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的苦瓜 作品

大科普:北宋的杯酒釋兵權

    由始至終,大部分的開國將領其實一直活躍在北宋的統一進程裡,哪裡需要就往哪裡塞,就算不是開疆闢土,也是鎮守一方。

    整個釋兵權的思路跟做法,並非將將領遣走,讓軍事停滯,是逐步鋪開的。

    先封賞了手中有重兵並且有可能危及皇位的那幾個,把這些人安置妥當了之後,其他的該用的用,好用的用。

    在統一全國的過程裡,通過戰爭,通過地方事務,一點點的縮減各方節度使從軍事到地方到財政的權力。

    與此同時細化文官的職責,加強地方官員的行政權力,加強朝廷對於財政軍隊的把控。

    到了後期趙光義接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文官接管了地方,稀釋了武將的地方控制力,減少了節度使藩鎮割據,以及兵變的可能性。

    另外一個,十幾年過去,老死病死是自然規律。

    這種神一般的操作,只能說開國皇帝就是開國皇帝。

    無論從客觀還是主觀,都為後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趙光義接手的時候,整個五代那種扭曲的價值觀是被趙匡胤扭了回來的,大家也很認可大宋朝的朝廷。

    重文,並不輕武才是主基調。

    當時很多大將還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趙匡胤大都放過了,比如王全斌打後蜀的時候殺了那麼多人。比如李漢超在邊境搶錢,搶女人。

    武將犯錯,高抬輕放。

    而文官,趙匡胤很重視,給了很好的福利,所謂的高薪養廉就是從趙匡胤這裡有了開端,賞賜什麼的,更是驚人的數目。

    但一旦沒有好好當官,貪汙斂財之類的,處罰都很嚴厲。

    趙匡胤在位十六年,瓜翻宋史,幾乎年年反貪汙,年年殺貪官,本瓜的文裡也時不時的有說。

    從前期的殺中下層,一直到後期,掌控力越來越強的時候,文官殺到了御史,武官殺到了將軍。

    據後世統計,,趙匡胤在位期間,貪汙受處分的官員有44個人,其中處死了29個人。

    這個數字,其實也說明趙匡胤真的不是一個愛殺人的人。比較一下就知道了,朱元璋,這位在位期間,不說殺貪官,開國功臣34位就殺了30位。

    據說,在位31年殺了15萬人。。。。

    (瓜覺得這個數字好誇張,但誅九族這種法寶一出,15萬,也是可能的吧。)

    不是給趙匡胤洗白,有時候看到一些相關的宋朝的帖子,總有一些評論,讓人苦笑不得。

    學者從史料中截取一段,為的就是講明白一個事件,一個道理,但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整個來龍去脈一起說了,就很容易被斷章取義。

    說杯酒釋兵權,百來字說完,好啦,大家都知道了:

    【趙匡胤真狗,當了皇帝就把功臣踢到了一邊。吼吼,活該大宋亡國。這個活該推理的路線就是從釋兵權就推到——重文輕武——弱宋——再跳到盟約——靖康之恥——亡國。】筆趣庫

    前面瓜說過應試教育的問題,當時有人說瓜是應試教育的對立者。

    瓜其實不是,但也說不上很認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但這種對於歷史簡單粗bao的推論,就是應試教育的問題。

    無論選擇題還是填空題,甚至問答題,論述題,真不需要你知道到底有幾個人被釋了兵權。怎麼個釋兵權,你只需要記住關鍵詞就行。

    鑿壁偷光——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吧,拿來教育大家勤奮學習。但這個主人公匡衡利用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多畝。

    前面瓜提過的憫農三首,詩寫得好,拿來教育時下人愛惜食物。寫詩的人卻是教育內容的反面典型。

    唉,瓜又囉嗦了。

    本來想寫個兩千字保持更新記錄的,一個不小心又是4000字。

    瓜可真是個科普癆。。。

    八郎很像瓜,哈哈哈!!!

    瓜懺悔,今兒個死活不想寫正文,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