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的苦瓜 作品

大科普:北宋的杯酒釋兵權

    中心的一群兄弟。

    不然你說這黃袍給誰披不是披。

    他自然是有那種天生的魅力讓大家信服。

    也因此,他的釋兵權進行的很絲滑。

    【接著再說釋兵權的具體做法】

    趙匡胤建宋後,他自己就是武將,也深知武將能造成大多的後續問題。

    他面臨的情況比任何一個開國君主的情況更嚴峻,禮樂崩塌,大家真的是打從心裡沒有什麼忠誠概念的,拳頭大就是王道。

    釋兵權這件事的具體操作,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輕飄飄的一頓酒,幾句話。大家都光榮下崗,回家吃老米。

    據當年的記載,老趙請了一頓酒,說了些話,然後大家就請辭了,過幾天的詔令就是:

    "以石守信為天平節度使,高懷德為歸德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皆罷軍職。”

    這裡面有趙匡胤十兄弟中的兩位——石守信、王審琦。

    另外的兩位,後周留下的人,跟趙匡胤關係還不錯。

    節度使這玩意是唐時一直到五代貫穿整個時代的關鍵詞。

    那就是地方的王者,可以在地方自取稅收,可以在地方安逸享樂。同時,公主們都下嫁了。皇親國戚,加上地方霸主。

    這個福利槓槓滴。

    當然也有義務,鎮守一方,防禦西北。

    整個西北方向,有這些老將看著,真的是穩穩的,他們把住了大後方,這才讓趙匡胤能安心的在南邊打仗,而不至於顧此失彼。

    在後期的統一進程裡,這幾位還有人被趙匡胤招回來幹活。

    除了這兩位,我們再看看十兄弟裡的其他八位。

    李繼勳、重贇、劉光義(劉廷讓)、楊光義、劉慶義、劉守忠、王政忠。

    我們把趙匡胤當年的義社十兄弟個人履歷拉出來看看。

    【第一位——李繼勳】

    十兄弟的老大,早年官比趙匡胤高,世宗打契丹的時候成了趙匡胤的下屬。

    陳橋兵變時,李繼勳沒有在場,時任安國軍節度使,此後依然鎮守地方。

    960年,遷移昭義軍節度使。967年。加同平章事為使相。968年攻北漢,直抵北漢都城太原城下,圍攻太原。969年,作為前軍都部署隨趙匡胤進攻北漢,970年遷移天雄軍節度使。太宗繼位後,李繼勳的使相銜升為侍中。977年,李繼勳回洛陽治病,以太子太師致仕,老病而死,終年62歲,追封隴西郡王,諡莊武。

    他的兒子:李守恩官至如京使,李守元官至北作坊使,李守徽崇儀副使。

    【第二位——韓重贇】

    參與陳橋兵變,以翊戴功。韓重贇繼任殿前都指揮使,領義成軍節度使。

    962年,擴建皇城東北部,由韓重贇督建。966年,黃河決口,韓重贇督軍士民夫修河堤。967年,被汙貶官。出為彰德軍節度使。969年,趙匡胤親征北漢,韓重贇任為北面都部署,夜襲大敗契丹援軍。974年,老病而死,贈侍中。x.com

    順便說一句,他兒子韓崇業娶的是趙光美之女。

    【第三位——劉光義】

    960年,徵潞州時任行營先鋒使。961年,升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寧江軍節度使。964年,率軍赴潞州守邊,同年,任副都部署與都監曹彬攻後蜀。965年,平後蜀全師雄叛軍。966年正月,以功改領鎮安軍節度使。973年,罷軍職,出為鎮寧軍節度使。

    這位最後被趙光義給逼得絕食死了。有興趣的自己搜。

    【剩下的幾位】下面的幾位說得更簡單一點,要麼就是一直在軍中效力,中層將領,穩定升遷,一路跟著趙匡胤的統一大業走,差不多了才出為節度使。還有幾個沒什麼記錄可查的。

    除了十兄弟,原後周的高級將領慕容延釗、韓令坤、趙彥徽等也並不是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綜上所說吧,也不知道是誰總結出來的杯酒釋兵權這個詞。

    反正北宋史官跟元朝人編的太祖紀都沒有這五個字

    的出現。

    這一場酒局的說法來自北宋丁謂的《丁晉公談錄》,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