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似火 作品

第64章 064

    讓人將葉和通帶下來休息後,周嘉榮獨自在書房裡坐了好一會兒。

    今天紀天明帶來的這個消息給他的衝擊太大,他需要冷靜下來好好想想。

    思索良久,他叫來劉青道:“你去通知葉和通明日武親王上朝的路線,讓幾個最會說話的災民去找他,不要太刻意,其他的去戶部、工部等衙門。”

    劉青皺起了眉頭,不解地說:“殿下這不是把功勞讓給武親王嗎?”

    周嘉榮淡淡地說:“只有武親王才能帶他們順利敲響登聞鼓。不然,三十板子挨下來,別說告御狀了,他們能留一條命就不錯了。”

    登聞鼓懸於朝堂之外,允許百姓擊鼓鳴冤,直達天聽,給有重大冤情的普通人一個申訴的機會,也就是俗稱的告御狀。

    不過本朝對敲登聞鼓並不是很支持,因此設定了嚴苛的條件。

    想要敲登聞鼓,告御狀,得先捱過三十大板。這打板子裡頭可是有不少的貓膩,怎麼打不痛,怎麼打看起來嚴重卻不會傷及筋骨,怎麼打最狠能打死人,都是有講究的。

    這些災民穿得破破爛爛的,若是沒人力保,疏通關係,三十大板很可能要了他們的命。

    命都不在了,又拿什麼去告御狀?

    劉青恍然大悟:“還是殿下想得周到,不過殿下帶他們去敲鼓即可啊,何必繞這麼大個圈子呢?有您在一旁震懾盯著,那些人肯定不敢將災民打死。”

    周嘉榮看了他一眼,譏誚地說:“我帶去的人,父皇未必會相信,恐怕還會懷疑是我在從中作梗,故意想害老四呢!等他查證完,得耽誤不少時間門,我們等得起,江南的災情等不起。”

    同樣的事情,若是看好的武親王去做,父皇覺得這是武親王有仁義之心,為民做主有擔當,欣慰又高興,為有這麼個兒子自豪。可若是換了他這個被父皇極為警惕的皇子,父皇恐怕又要擔心他是想以此收買民心,從中牟利,更甚者懷疑這災情都是他編造的,就是為了跟哥哥弟弟們一別高下。

    劉青聽完這其中的緣由,很是替周嘉榮不平。不過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他忍著滿腔的怒火道:“小人知道了,小人這就去。”

    周嘉榮揮手,等他出去後,又悄悄換了身衣服去穆家。

    護國公聽說了江南的災情和他的來意後,神色肅穆地說:“殿下決意去江南了嗎?”

    周嘉榮點頭:“對,紀天明有一點說得對,我應該做出成績,否則憑什麼讓父皇認可我,讓朝臣們甘願站在我這邊,讓天下的黎民百姓支持我?就憑我姓周嗎?那周平正、周洪宇、周瑞安他們一樣姓周,憑什麼我覺得自己比他們更有資格?”

    以前他天真的以為自己最受寵,在眾皇子中出身最高,又有強力的外家保駕護航,比誰都有資格。

    但經歷了這麼多事,周嘉榮的想法也跟著變了。寵愛不過是鏡花水月的東西,虛無又飄渺,無論是他還是大哥、二哥,父皇的寵愛都可能說收回去就收回去。他出身再高也到底不是嫡子,就是嫡子也未必能合父皇的心意,古往今來多少嫡長子被廢。

    至於外家,確實是他的助力,但他也不能完全依靠穆家,不然以後恐怕會真如他父皇最擔憂的那樣,成為穆家的傀儡。人心易變,誰也不能保證現在穆家完全忠於朝廷,以後也一直不會變。

    護國公看著周嘉榮年輕的、充滿朝氣又堅毅的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殿下能這麼想,老臣甚是高興。不過此去江南賑災,有一定的危險性,老臣安排幾個身手好的侍衛保護殿下吧。”

    周嘉榮搖頭拒絕了:“多謝外祖父的好意,不過我身邊有劉青他們,還有父皇派來的十個侍衛,出發時父皇定然還會分撥一部分銀糧,也會派軍隊護送,我安全無虞。今日前來,是想請外祖父幫忙,在朝堂上支持我去江南。”

    他擔心興德帝不會放他南下,畢竟這不像當年紀天明的案子,也不歸大理寺管。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比較有分量的大臣幫他說話了。護國公請了病假久不上朝,他不能出面,但他畢竟人脈在這,完全可以暗中找人幫周嘉榮說話。

    護國公聽完周嘉榮的來意後,頷首道:“這是自然,你放心吧,此去江南多有不易,殿下還有什麼需要老臣做的,但請吩咐。”

    周嘉榮笑著說:“還真有一件,這段時間門,我看了一些史書上關於抗洪的記載,此事光有決心不夠,還需要懂這個的人,外祖父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救災除了賑濟災民,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事,那便是亡羊補牢,興修水利,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此外還能儘快恢復生產,補種,增加一部分今年的收成。不然這麼多災民,總不可能一直指望朝廷撥款放糧,想要度過今年的難關,還得靠災民自救,補種一部分糧食和生長週期很短的蔬菜等,解決災民的口糧問題。

    護國公覺得周嘉榮此話很有道理,仔細思考了一會兒道:“臣這裡倒是有一個人舉薦。興德二年兩湖發生過大洪水,當年有一名水部主事好像姓常,表現非常突出,重修圩堤兩百多所,回京時兩湖百姓萬民相送,陛下在朝堂上大力表揚了他一番。按理來說,他後面應該平步青雲才對,怎麼沒聽過這個人。”

    當年護國公正好從西北迴來,因此聽聞了這位主事的事蹟,只是他常年在西北,也不瞭解工部的官員,後來回京就忘了這號人物。周嘉榮今日提起,他方想了起來。

    周嘉榮聽完後很是激動,官員在外面的成績可能造假,但一個小小的九品主事能得萬民相送,必是他在兩湖為民做了實事,獲得了百姓發自內心的認可。

    “外祖父記不起沒關係,我派人去打聽打聽這個人。”

    護國公笑道:“也行,不過等陛下下旨後吧,你去工部直接調閱興德二年官員的檔案即可。”

    “嗯,明日早朝完,我就去工部。”周嘉榮興致高昂地說道。

    說完了這事,護國公又根據自己多年打仗的經驗,提點周嘉榮:“江南現在定然物資匱乏,你帶一些藥物過去,若是生了病也有藥。那個紀天明,雖無官職在身,但目光長遠,敢於直言進諫,此人可堪大任,他在江南經營多日,殿下可多多用他。”

    “我明白。”周嘉榮謝過他的好意,起身告辭。

    ***

    翌日,五更天,天剛麻麻亮,整個京城都還在沉睡中,但官員們已經穿戴整齊,守在午門外,只得城樓上的鼓聲響起,宮門大開時,便依次進去上朝。

    等了一會兒,宮門還沒開時,不遠處忽然來了幾個衣衫襤褸,臉上髒得看不出長相,頭髮亂蓬蓬打結成一團團的,骨瘦如柴的男人走了過來。為首之人,頭髮斑白,佝僂著背,來到登聞鼓下,抬頭望著光滑的鼓面,眼底迸射出強烈的光芒,宛如在沙漠中迷路的旅人看到了綠洲。

    大臣們的目光都被他們吸引了過去。

    “這些人是要敲登聞鼓嗎?”

    “已經許久沒見過敲登聞鼓的人了吧?”

    ……

    大臣們竊竊私語,本朝登聞鼓形同虛設,敲的人極少,因為這跟送命沒多大區別。畢竟,若是有人脈,有背景的人也不至於需要登聞鼓來替他們伸冤。會敲這個鼓的幾乎都是底層老百姓,肯定是沒錢打點的。

    蔣鈺也知道這個情況,皺了皺眉,不忍地上前勸解道:“老人家,你若是有冤情,可以到刑部或是大理寺伸冤,不必來敲這登聞鼓。”

    今上喜歡聽好話,所以對登聞鼓也不大喜。上行下效,底下的人知道興德帝的性格,不願意給自己找麻煩,三十板子都是嚴厲執行的,這老伯年紀這麼大了,若是捱了板子,還能有活路嗎?

    老者輕輕擺手,說道:“多謝這位大人好意,小民的事,大人也幫不了,只有皇帝陛下方能幫我們。”

    在這裡等著上朝的有幾個不是大權在握的,聽到老人的話,頓時來了些興趣。萬永淳一向跟蔣鈺不對付,但這次卻站在了他這邊:“好大的口氣,說來聽聽,什麼樣的事,咱們這麼多人還解決不了?”

    老者側頭看了一眼這些身著威嚴官袍,或好奇,或不屑,或漠不關心的老爺們,低垂下頭道:“小民乃是蘇州府下長洲縣人氏,今日擊鼓鳴冤,是想當面向陛下陳情江南水災,懇請陛下開恩,救我江南萬萬百姓!”

    說到最後,他的聲音已經哽咽了。不想被人看到他落淚的樣子,他別開頭,抬起髒得看不出來原來顏色的衣服,輕輕擦了擦眼角。

    聽聞了他的來歷,大家方才知道,原來這幾人是江南水災的難民,難怪穿得這麼破爛悽慘。

    不過中山王不是帶人去江南賑災了嗎?而且工部的員外郎向善還先一步去了江南,都過去了這麼久,江南百姓怎麼還這麼慘?

    大臣們各懷心思,有幾個跟毛青雲不對付的還特意看了他幾眼,故意說道:“原來如此,老伯,朝廷已經發放了銀子,還責令附近的府縣開倉救災,你們怎還會跑到京城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