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似火 作品

第63章 063

    周嘉榮的判斷沒錯,隨著江南遭遇大洪災的消息傳開,京城的米價開始上漲,短短三天時間就由原來的七文錢每斤漲到了十一文每斤,漲幅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這是因為京城的糧食,尤其大米的主要來源就是江南地區。

    南糧北運,每年秋收後,江南收的糧食便會通過漕運的方式,沿著大運河,源源不斷地運到京城。

    今年江南大洪水,糧食歉收,必然減少運到京城的糧食數量,一些有經驗又有點餘錢的老百姓擔心糧價會漲,悄悄囤了一些,還互相通知自己的親朋好友。

    如此一來,糧價便蹭蹭蹭地往上漲了。

    糧價的上漲會帶來恐慌的情緒,讓更多的人投入到囤糧中,由此形成一種惡行循環。越買價格越高,越高,越多人買,怕以後更貴。

    周嘉榮知道此事後,立即叫停了收糧,問劉青:“王掌櫃那裡還有多少銀子?”

    劉青道:“還有十七萬兩銀子。”

    因為怕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不敢一次性購進太多的糧食,分散派出不同的人去各個商家夠糧,效率不是很高,哪怕派出了幾十人,三天時間內也只花了八萬兩銀子,還剩一大半。

    “還有這麼多!”周嘉榮輕輕敲著桌子,這些銀子不能在京城收糧了,不然會進一步助推京城糧價,琢磨了一會兒,他說,“你通知王掌櫃,讓這些人繼續收糧,不過換個地方,不要在京城及附近收購了,而是轉道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收的糧食也不用運回京城了,直接改道南下,送去江南交給紀天明。”

    這些地方剛收了小麥,地主、富商手裡都還有不少糧食,糧價也相對平穩。

    劉青記下來,當晚就去通知了王掌櫃,王掌櫃又從莊子上抽調了一部分信得過的家生子,組成了一個百人的收糧大隊南下。

    京城糧價的暴漲,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次日,早朝,有大臣上了摺子,稟告此事。

    興德帝本來就被江南水患弄得焦頭爛額,正是心情很不好的時候,聽說商賈藉機發財,大肆漲價,氣不打一處,惱火地說:“鄭玉,你說說,怎麼回事!”

    鄭玉乃是順天府尹,主管京城內外以及下轄一十個縣的政務、治安等等。

    被點名,鄭玉站出來先認錯:“陛下,此乃微臣失察,微臣提議,開糧倉,出售糧食,平抑物價。”

    這樣就能將糧食的價格壓下去。

    興德帝頓了片刻後道:“毛愛卿,你怎麼看?”

    毛青雲吞吞吐吐地說:“鄭大人此言甚是有道理,不過……因為去年冬天咱們與匈奴打仗的緣故,消耗了不少銀子,如今又要賑濟江南,吏部府庫空虛,倉庫裡怕是沒有那麼多糧食。”

    一句話,國庫沒銀子了。

    打仗最燒銀子,因為每次打仗為了保障軍需,還會有兩倍以上的後勤運輸人員幫忙運糧和武器、藥物等等。幾十萬大軍加上兩倍以上的後勤人員,打了三四個月的仗,可想而知,這是一筆多大的開銷。

    而且因為西北不少地方遭了匈奴的劫掠,朝廷為了安撫這些百姓,給他們減免了稅負,又少一筆進賬。

    大齊雖地大物博,可一年國庫的收入也不過兩千萬兩銀子左右。這些錢不但要奉養全國的官員和軍隊,而且還用供皇室享樂。去年興德帝的壽宴就花了近百萬兩白銀,幾位皇子封王獎賞,中山王成婚,還有一年的幾次祭祀,都花了不少錢。

    除了這些,皇室還有一筆源源不斷的開銷,那就是興德帝的陵墓。興德帝繼位第九年生了一場病後,就開始著手修建他的陵寢,如今已經修了十幾年,前前後後投入了十幾萬工匠,還沒修完,每年還得投入幾萬,甚至是幾十萬兩銀子進去。

    興德帝不悅地擰起了眉:“既不能開倉,那可還有其他法子?”

    毛青雲低垂著頭,不吱聲。

    萬永淳站出來道:“陛下,大米價格暴漲,乃是那些不良糧商所致,依微臣之見,責令他們不許胡亂漲價就是,一旦亂漲價,將以擾亂京城治安的罪名抓起來。”

    他說得輕鬆,可這責任全推到了鄭玉身上。京城的大糧商,背後都是有人的,這不是明擺著讓他去幹得罪人的活兒嗎?

    鄭玉不贊同,道:“陛下,不妥,此舉可能進一步加劇糧荒。”

    萬永淳陰陽怪氣地說:“鄭大人覺得不好,那你可有更好的應對之策?若是有,鄭大人怎麼不早些使出來,也省得糧價上漲,百姓叫苦不迭了。”

    鄭玉被他懟得臉色發青,一時半會兒也確實沒有更好的計策。

    見他沉默不語,興德帝道:“就這麼辦吧,鄭玉,此事交給你了,今天就到這裡!”

    糧價的上漲恐慌情緒不止在民間蔓延,不少小官吏也很擔憂。

    京城大,不易居,京城的物價幾乎是全國最高的,若是外地考進京的官員,沒擔任什麼肥差,家裡又沒資助,別說買房子了,稍微弄不好,還得借錢度日。

    所以他們對物價的上漲也很敏感,尤其是薪俸不多的小吏。

    周嘉榮到了衙門就聽他們在討論米價,商量著多買幾升大米囤在家裡。

    聽他們說,周嘉榮才知道,不過才過了一夜,京城的米價已經漲到了十四文,較之幾天前,翻了一倍,也難怪大家著急。

    就在這時,下朝回來的蔣鈺聽到眾人的議論,板著臉說:“不用擔心,陛下已責令鄭大人嚴厲懲戒亂漲價的商賈,不許他們漲價,米價很快便會降回去的。”

    聽聞此言,大家都高興極了,慶幸這兩天沒有跟風囤米,不然就吃虧了。

    一行人商量好,中午抽空出去買大米。

    可到了午後,周嘉榮卻看他們一個個沮喪地垂著腦袋回來了。

    “谷陽,你們這是怎麼啦?”他不解地問道。

    谷陽嘆氣:“殿下,你別提了,這一降價,糧鋪門口排了好長的隊伍,我們看了一下,估計排到天黑都不一定能排到我們,只能先回來了,等下值的時候再去看看。”

    傍晚從衙門出來,周嘉榮路過一家糧鋪,果然看到了谷陽所說的長隊,不,甚至比谷陽說的更誇張,排了兩三里地那麼長。

    周嘉榮抬頭看了一眼天色:“他們這麼多人,尾巴後面的肯定排不上了。”

    可隊伍愣是沒幾個人放棄。

    周嘉榮在一旁觀望了一會兒,發現隊伍行進的速度非常慢,按照這進度,恐怕到天黑關門隊伍還有一大群人買不到糧。這些人怎麼回事?

    他想一探究竟,可前面的人太多,他擠不進去,只能作罷。

    拐過這條街,又碰到了一家糧鋪,依然如此。

    即便周嘉榮不懂經商,也敏銳地察覺到了不對勁兒。他琢磨了一會兒說:“時間還早,走,去銀樓給母妃買件首飾。”

    說著他掉轉馬頭去了銀樓,藉故想看一些稀奇的,上了一樓。

    王掌櫃聽聞榮親王來了,連忙親自來迎接:“小人見過殿下。”

    周嘉榮擺手:“不必多禮,王掌櫃坐下說話。今天這街上的糧鋪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好幾家門口都排了老長的隊伍。”

    前幾日都還沒這種情況。

    王掌櫃聞言,無奈地笑了笑說:“殿下應當聽說了,順天府今天派衙役挨個通知了糧鋪老闆,不許漲價,大米價格不得超過原來的七文錢一斤。”

    周嘉榮點頭:“我有所耳聞。”

    王掌櫃苦笑道:“這個方法看似能夠為民爭利,讓百姓購買到更便宜的糧食,實則會起反效果,反而加劇百姓對糧荒的恐懼。現在無論是商賈還是市民都覺得未來糧價會上漲,粗暴地讓糧商不許漲價,他們不敢明目張膽違反官府的命令,但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彌補這部分損失,比如在大米中摻雜更多的石子,或是用陳米、發黴的米取代原先的大米。甚至還可以通過降低售賣速度,減少售賣的數量,囤積一批糧食,運到江南賣更高的價格。”

    周嘉榮恍然:“也就說,今日隊伍之所以排這麼長,行進的速度又非常慢,乃是因為糧商消極應對,故意降低銷售的速度導致的?”

    王掌櫃點頭:“沒錯,小人派人去看過了,原本好幾個夥計在同時售賣糧食,如今就改為了兩個人,說是夥計和掌櫃生病了,而且還規定每個人最多隻能購買十斤。夥計再有心拖延一下,這樣弄,一個時辰也賣不出去幾筆糧食。”

    原來如此,周嘉榮沒想到看似普通的經商之道中還有這麼多的門門道道。

    他擔憂地說:“這樣下去,京城不少老百姓恐怕都買不到糧食,只能花高價從其他人手裡買又或是減少每日的食物。”

    王掌櫃嘆氣:“只怕過幾日,京城的糧荒會更嚴重。”

    當然也無需擔心京城會亂起來,畢竟兩營還有那麼多禁軍守著呢,京城亂不起來,只是普通老百姓恐怕要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