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 2/2

    “現在我們要全力開拓的,是黃淮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的大豆產區。我們在這兩個地區雖然只有十多個大豆合作社,但通過針對性瞭解,對於這兩個大豆產區,我們也是做了非常系統的一個信息分析。”

    “如果這兩個地區的大豆全部換種後,黃淮海地區有生產1300萬噸大豆的潛力,長江流域有生產1100萬噸的潛力……這樣的話,加上東北大豆產量,基本能滿足國內40%的需求了。”謝開濟將公司的分析說了出來。

    齊政微微頷首。如果再加上隔壁的遠東地區,能滿足國內50%的大豆需求,這個數字就讓人放心多了。

    但如果有業內人聽到這個分析,肯定會大吃一驚。

    因為按照嘉穀的計算,4000多萬噸才滿足40%的需求,意味著嘉穀內部對於國內的大豆需求量估算為1億噸以上。

    要知道,今年全國的大豆消費量才7000多萬噸,增長到一億噸需要多長時間啊?

    哪怕是發改委,也是按照普遍的5%或者6%的所謂高速增長來做模型,估計的時間越晚,錯漏必然越多。

    齊政知道的時候,都同情地想著:然而,你們還是低估了十幾億中國人的胃口。

    不出五年,中國的大豆消費量就突破1億噸,然後才慢慢地達到瓶頸。嘉穀內部的報告,是齊政綜合了自己所知的走向,然後命令嘉穀戰略部的十幾個人,以既有的研究內容為藍本,才估算出來,也是最符合歷史走勢的結果。

    可惜,現在沒有多少人相信就是了。

    即使是謝開濟,都半信半疑。

    齊政卻不在乎他的想法。如果還按照原來的走勢,不出十年,國內的大豆進口量都逼近億噸了。只有快速推廣“嘉豆13號”,才有可能讓這一格局發生根本性轉變。

    因此,沉吟片刻,齊政就決斷道:“加快在黃淮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的大豆產區的合作社組建速度,不管我們能不能拿到推廣主導權。對了,人手還充足吧?”

    “沒問題,我們這兩年招進來的年輕人,都安排到基層,一人跟進一個合作社,歷練他們和農民打交道的能力,現在也該出師了。”謝開濟定了定神,說道。

    齊政滿意地頷首。

    在中國,假如你不能和農戶順暢溝通,你根本談不上做合作社。

    這涉及到中國的一個世紀難題——如何將農民有效組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