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 2/2

    在黑省大豆新品種推廣大局已定之後,齊政回到了首都,並頻繁出入於各部委之間。

    他手中的“嘉豆13號”,是好東西,也勢必不能敝帚自珍,但他更不希望浪費了這個品種的潛力。

    大豆屬於土地密集型農作物,適合大規模機械化種植。

    以國內現在非國營非嘉穀體系的大豆種植者來說,幾十畝大豆可能要分成五六塊種植,而且,一畝地裡可能有幾個大豆品種,混種混收現象嚴重,既不能保證質量,也不能保證產量。

    這不是農民重不重視的問題,而是受經營規模、機械不配套、技術使用不規範等因素限制,一些增產效果明顯的先進技術根本無法大範圍、規模化應用。

    問題是,不趁著現在美國、巴西等大豆主產國還沒反應過來,趕緊充分發揮“嘉豆13號”的高產潛力,讓國產大豆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還等什麼時候?

    所以齊政需要胡其遠這些政府中的“嘉穀派”幫忙進行遊說和推動,讓嘉穀來主導國產大豆的“翻身仗”。

    現在看來,很有希望。

    國內的主糧要基本自足,18億畝的耕地紅線有15億畝要種大田主糧,也就是說只有3億畝的騰挪空間,而這3億畝也被安排得緊緊的,13億人的蔬菜瓜果,也是天量。

    換句話說,中國大豆產業要想崛起,想增加多少種植面積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現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儘可能地提高生產力,才是國產大豆的唯一出路。

    要不然,“嘉豆13號”的出現也不會讓國人這麼歡欣鼓舞了。

    即使是這樣,也只能說是降低大豆對進口的依賴,而不是說完全自給自足——沒有必要,也不敢奢望,無論是齊政,還是政府。

    除了“嘉豆13號”是由嘉穀培育出來之外,齊政有信心打動政府的另一個戰績,就是嘉穀在農村基層的動員組織能力。

    在齊政推動政策出臺的時候,公司也不是乾等著。譬如要對“嘉豆13號”的種子、特種根瘤菌菌株進行提前儲備,譬如……組建更多的大豆合作社。

    嘉穀農業的負責人謝開濟一面安排手下人啟動大豆合作社組建工作,一面前往首都分部,向齊政報告情況。

    “……東北地區的大豆種植體系已經較為完善,我們預計,換種‘嘉豆13號’之後,明年東北地區至少能生產2000萬噸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