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 2/2

    進出口銀行支持企業的海外併購,也是希望能伴隨著“出海”的企業一併成長,如果業務沒有持續性,那就有點尷尬了。

    從這方面來看,嘉穀對於高鴻的併購,在業務上也更有持續性。

    雖然經營農產品可能不如經營電影院線等文化事業賺錢,但是,世界人口仍在增加。從長期來看,食品價格將會上漲——人可以不看電影,但是總不能不吃飯吧。

    而且,相比於勉強可以說是“文化走出去”的美國影院公司收購,嘉穀對於高鴻的併購,是實實在在的擁有糧食貿易的自主權。

    目前國內進口的糧食,都是經歐美糧商之手;一船一船運來的糧食,實質上是被環環抽利。

    作為我國農業“走出去”的“領頭羊”,嘉穀一旦拿下了高鴻,即能跨過歐美糧商之手,在美洲地區與農民直接交易糧食,不管是不是運回國,起碼是擁有了糧食貿易的主動權。

    但嘉穀併購高鴻最大的問題,恰恰在於成功的幾率不高。

    此前嘉穀在美國遭遇到的輿論惡評和打壓,都被進出口銀行看在眼裡。在那種形勢下,任嘉穀再有雄心壯志,進出口銀行也不看好嘉穀在美的併購成功率。

    但就在宣總經理的合作意向慢慢傾向於旺達集團之時,美國的新消息傳來,嘉穀面臨的輿論形勢大變,以及嘉穀金融部在大宗期貨市場上斬獲不菲。

    沒說的,評估報告重做。

    輿論形勢的突變,以及可能超過十億美元的金融市場獲利,足以改變顛覆整個評估報告。

    這一次,宣總經理得到了不太一樣的結論。

    “嘉吉等美國本土糧商歡迎中國同行的競爭?這是在開玩笑嗎?美國人什麼時候會這麼好心了?”翻著最新的評估報告,他匪夷所思地問道。

    秘書小聲地回答:“聽說嘉穀在美國的公關卓有成效,美國本土糧商大多對嘉穀併購高鴻不反感。”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秘書感到為難了。事實上,進出口銀行也不知道嘉穀具體是怎麼做到的,只是通過某些渠道,得知嘉穀在美國本土獲得相當大的支持,並在與島國丸紅商社的直接競爭中取得了較明顯的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