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496章 以身立法? 2/2

    馬教授不知道嘉穀在大米產業上的具體利潤,但盈利數字是其他大米企業利潤總和的數倍,是可以肯定的。

    以國內水稻產量排名第二的北大荒為例,年加工稻穀能力為300萬噸,但大米銷量不到50萬噸,而且還在逐年下降做大米很難,北大荒難,金龍魚和福臨門也很難。

    唯一活得滋潤的,就是在水稻種植上實現大規模、集約化生產,水稻年產量超過1500萬噸的嘉穀集團。

    國內的稻穀,由於國家收儲,並且敞開收購,導致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但是國內大米的價格漲不上來,消化不了稻穀上漲的幅度,“稻強米弱”的噩夢一直縈繞在包括北大荒在內的所有米業公司。

    “我國大米的競爭力來自源頭,如何解決廣大種地農戶、合作社與加工企業的對接,確保原糧的育苗、插秧、田間管理、收割、倉儲方面的規範和規模化,才能最終提高大米加工企業的競爭力。”齊政相信調研組能看得出來。

    果然,馬教授點頭道:“比如嘉穀的農業合作社!”

    他頓了頓,補充道:“做得相當出色的嘉穀農業合作社!”

    這個“相當出色”,就是指具有農場經濟可持續性。

    馬教授在調研中,有看到嘉穀在江南省、江右省的水稻種植合作社,因為受洪澇災害而大受損失,這當然沒有分紅,但是居然有嘉穀的補貼。

    齊政確認道:“沒錯,嘉穀農業合作社的基本利益分配機制是五五分成,確保經營成果在第一次分配中合理地分配給農戶,從而保證農戶獲得穩定的收益。”

    “但種植業還是有多種風險的,所以,我們設立了風險基金,專門用於農戶利益的保護。如果農戶因自然災害受到重大損失時,便動用基金補貼受災農戶70的損失”

    嗯,說到這點,嘉穀今年的風險基金支出,讓集團大管家王昱業心痛得流淚今年自然災害四起,某人即使開掛也只能保大放小,因此嘉穀農業合作社因災受損的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