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 下

    正如劉師傅所說,利用生物固沙技術進行植被恢復,有效改善沙區土地性質,才能切實可行起到防風固沙作用。

    治沙是個系統工程,魏明對此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

    繼成功在沙漠裡找到水源,甚至有可能改變西北生態後,他在嘉穀已經不是無名小卒了,因此更進一層,被提拔到嘉穀沙漠治理團隊管理層,負責協調推進沙漠生態恢復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種樹植草。

    但植樹種草更要有規劃。

    荒漠化之所以被稱作“地球的癌症”,一方面是因為它直接吞噬土地這個人類的生存之基,製造了一批又一批“生態難民”;另一方面,更在於防沙治沙是難題,“治理沙漠,就像把錢扔進無底洞”——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

    齊政就曾在嘉穀治沙動員會上指出:只有找到“生態、經濟、民生”的利益平衡點,才能激發治沙動力、積累治沙財力,實現可持續治沙。正所謂“治沙不治窮,到頭一場空”。

    尤其是在面對治沙團隊管理層時,齊政更加直言不諱:生態是基礎;經濟是動力,主要是指公司賺錢;民生是保障,主要是指政府保障。

    就拿加入嘉穀治沙戰的這批“臨時工”來說,如果將他們轉變為一種新身份:組建民工聯隊跟隨嘉穀種樹,成為種植工人;到嘉穀中工作,成為產業工人;帶動他們從事治沙旅遊產業,成為產業股東……每一種新身份,都能為他們帶來不菲的收入。

    如果嘉穀能做到這一步,政府不支持嘉穀,還會支持誰呢?

    當然,齊政著重強調了,生態是基礎!第一年甚至第二年,治沙團隊管理層都不要想著能有什麼產出,首先是要恢復生態,改良沙質土壤,為下一步開發打好基礎。

    此言一出,治沙團隊管理層都鬆了一口氣。投入這麼大,公司卻不急著營收,對他們而言,能更加從容地治沙了。

    按照大老闆的指示,嘉穀治沙團隊制定了確立“鎖住四周、滲透腹部,分割治理,以點帶面、探索產業”的治沙開發戰略,先通過南圍北擋鎖邊,將一百萬畝沙地通過綠化帶圍起來防止擴大,然後開展區域生態治理。同時採取“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喬灌草結合”的治沙辦法。

    魏明就帶領著另一批員工在鋪好的草方格內開展“花式”綠植。

    在最靠近出水點的沙漠區域,水源充足,以改良土壤為主。

    嘉穀農資生產的海藻有機肥被源源不斷地運過來,除此之外,嘉穀實驗室的技術員們起早貪黑,在沙漠裡橫來豎往,取回了各種土壤剖面做精細的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