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

    “今年的天氣不對頭嘍!”

    體格清瘦的石瑞生是大麥種植老把式,也是隴谷縣啤酒大麥種植基地的負責人之一。

    此時他正眉頭緊鎖,一臉凝重地對齊政說道。

    “今年天熱,一個多月了都沒下一場像樣的雨。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還好說,多虧了新建的噴灌體系,還能保證大麥的基本用水,但縣裡其它的莊稼,已經開始受到乾旱的影響了。”石瑞生擔憂地說道。

    雖然石瑞生家的田地已經流轉到合作社,規模經營,如今灌溉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他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今年從早春開始,肅省大部分地區就晴熱少雨,入夏後,肅省中南部,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旱情。

    齊政不敢怠慢,隨著石瑞生到田間一看究竟。

    在合作社的地塊,噴灌頭正在自動澆水,啤酒大麥看起來長勢良好,蔥蔥郁郁。

    而走出合作社基地的範圍,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農民只能採取抽水灌溉方式,澆地抗旱挽救秧苗,但大家都要澆,地裡的水井就顯得不夠用了。因此地裡的大麥苗都是無精打采的;種植的玉米也出現了枝葉枯黃的現象。

    而到了外圍的戈壁荒灘治理基地,情況更為嚴峻,這邊的灌溉條件遠遠不及老耕地區,齊政看到,種下的沙柳樹苗都有不少支持不住而渴死了,剩下的也多是半死不活。

    沙柳雖然耐乾旱,但剛落地“安家”就要面臨著這麼嚴峻的考驗,成活率肯定不容樂觀了。

    而事實上,如果將範圍擴大到全省,就可以看到,高溫少雨導致旱情蔓延,農作物大面積受旱。

    與隴谷縣的“相對淡定”不同,蔓延的旱情令多地民眾“如坐針氈”,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人畜臨時性飲水困難情況,給當地民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損失。

    ……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上看,河西走廊是個非常特殊的區域。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青藏高寒區,國內三大自然區劃在這裡交會。

    不同的氣候、地形條件雜糅在一起,就註定了河西走廊會具有多副面孔——在這邊可以領略到西部大漠的乾旱荒涼,也可以體會到青藏高原的“高冷”,還可以深切感受到隨著季風變化而富有節律的季節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