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 3/3

    清源啤酒同樣是靠進口外國優質啤酒大麥生產。

    國內啤酒大麥原料的不足,即使是趕來淘金的外國啤酒商,都為此傷透腦筋。

    “作為食品工業,能不能健康發展,重要條件之一就是原料供應。”丁顯說道,“在我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基礎原料匱乏和品質差是共性問題,並不侷限於啤酒行業。關鍵是啤酒行業的上游大麥種植與下游啤酒生產面臨著太大的脫節了。”

    齊政聳聳肩:“雖然國內啤酒產量提升迅猛,但從整個國家角度去看的話,啤酒大麥不過是個邊緣產業。可以說在過去啤酒發展的黃金十年內,同樣錯過了啤酒大麥發展的黃金期。”

    丁顯有些憂慮地說道:“其實從00年開始,國際啤酒大麥就進入了上漲行情,並且勢頭至今未減,原因是因災減產,供應緊張。我查了一下去年的啤酒大麥供應國的天氣狀況,不容樂觀。由於高溫乾旱,造成大麥一再減產。可以預計,今年的啤酒大麥進口價格還會繼續上漲。”

    齊政皺眉。

    世界上啤酒大麥的供應國主要有4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和丹麥。而國內的購買量佔世界貿易總量的一半。

    在中國啤酒業連續多年維持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啤酒業只能接受大麥漲價的事實。進口大麥的漲價,會使得國內啤酒的生產成本驟增。

    但是啤酒售價不但不能提升,在激烈的競爭下,甚至還要打折促銷。雙重壓迫之下,更多的啤酒品牌今年的日子是不好過了。

    “伴隨著進口源的緊張,相信發展國內啤酒大麥生產規模和建立穩定的優質產品基地的呼聲會越來越強烈了。”齊政淡淡說道。

    丁顯說道:“這已經變為了現實。我得到消息,前不久農業部開始組織專家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啤酒大麥發展規劃了。但短時間內,註定還是一鍋亂粥。”

    “國內大麥生產基本上都是散戶種植,品質均一性比較差。而且小品種農作物往往有著共性問題,小農經濟,價格波動幅度大,往往是‘三年孫子,三年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