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167章 重陽大會(下)

    王錫爵?王錫爵!

    沈鯉的這番話,猶如驚雷一般在所有與會之人的腦海中炸響。

    是啊,相比于徐學謨,王錫爵才是真正最應該擔心的心學派大佬。

    徐學謨雖然也是心學派目前的頭面人物之一,可就如同今天與會眾人一般,頭面人物也是分了幾等的,徐學謨在王錫爵面前算什麼?

    不錯,徐學謨論資歷那是遠超王錫爵的,可大明朝的官場又不是隻論資歷!倘若只論資歷,那高務實一個萬曆八年的狀元,是怎麼在幾年之間做到兵部左侍郎的?

    王錫爵乃是申時行同榜的榜眼,此後一直做著翰林史官,但他在史官任上可沒有划水磨洋工。

    早在隆慶年間,他就在南、北國子監都帶過許多學生,而且在隆慶五年就成為了會試同考官,還曾在南京翰林院掌過院事。

    到了萬曆時代,他不僅繼續充當同考官,而且作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實際編纂了《穆宗實錄》,而當時《穆宗實錄》的總裁就是首輔高拱。

    其實當時高拱對王錫爵的觀感並不算太好,因為王錫爵這個人和申時行不同,他從來不是一個低調隱忍的人。既然不低調又不隱忍,偏偏又是心學一派的重要人物,高拱對他的印象顯然好不到哪去。

    然而,王錫爵的士林聲望使得高拱也不得不用他為實錄副總裁,否則這本《穆宗實錄》就有可能在朝廷和士林之間遭到猛烈抨擊——眾所周知你高拱是穆宗朝第一人,你還想把持《穆宗實錄》的編纂?那你在這裡頭說出的話、記載的事,我等正人君子肯定一個字都不會信!不僅不信,還要把它批倒批臭,把你這個穆宗朝首輔也一齊批倒批臭!

    所以僅此一事就能看出,名聲、威望這二者在大明朝的重要性。

    高務實不就是這麼快速躋身朝廷決策層的?他就是用《龍文鞭影》以及自己一路凱歌拿下六首狀元,外加編纂《大明會典》來揚名天下,又用“安南定北”兩場決定性大勝來獲取朝野威望。

    等到名聲、威望都夠了,再加上皇帝認可他的能力,其他人也無法在“事功”上唱反調,他自然而然便可以躋身高層了。

    而王錫爵在《穆宗實錄》編成之後,又實際主持了《世宗實錄》的編纂(修訂和補全性質的編纂),因此他的事功也不差——相比高務實來說,在武功上差了些,但他的文功是完全可以和高務實媲美的。

    嗯,一定要說差了點什麼,那大概就是六首狀元這個稱號的確過於牛掰了一點。王錫爵縱然也是榜眼出身,而且還桃李滿天下,卻也依然在這“學功”上差了高務實一線。

    但他也有高務實比不了的地方,比如說:他是天下聞名的大孝子。

    孝道在大明朝的意義已經不必再贅言,而高務實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機會展現他的孝順,因此與老父生病就請辭回家“日夜親奉”的王錫爵相比,他就差得遠了。

    這也是王錫爵的一大優勢。

    甚至他太倉王家之富裕,可能都僅次於高務實,與蒲州張氏相比也毫不遜色。

    既然和高務實相比都已經差不到哪去了,那和徐學謨相比……還有什麼必要?

    今日到場的在京實學派核心人物裡頭,國子監祭酒也好,詹事府詹事也罷,都是王錫爵此前曾經做過的官,他若是丁憂守制結束被召回,肯定不會繼續在這些位置上打轉,必然要更進一步了。

    “王太倉若是召回,至少也得一個禮部左侍郎才能打發。”吏部右侍郎宋之韓沉吟道:“但以他在朝野、士林之望,若落於徐嘉定之後,卻也有些說不過去……依我之見,他此番若回朝,皇上恐怕只能考慮讓他頂替潘新昌了。”

    宋之韓這番話算是完全肯定了沈鯉的意見:如果潘晟要致仕,取代他的不會是徐學謨,而是即將回朝的王錫爵。

    已經七十五歲高齡卻仍然被召回朝中的陸樹聲今天第一次發言:“王元馭德才兼備,其在心學一派之中更是難得的有為之人。學望雖高,卻不多講學;文章雖好,卻不多制義。他若回朝,原是該做個大宗伯才合適的。但如今大宗伯一職偏偏給了徐叔明……此事原本以為只是意外,現如今看來卻恐未必。”

    陸樹聲年紀大、輩分高,是以他稱呼王錫爵和徐學謨是稱字,而不用籍貫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