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5章 小侯爺(十七)影響力(上)

  以上是大房檯面上的實力,有眼睛就看得到。但大房的實力豈止如此,它還有檯面下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主要來自於出身大房的將領。

  大房因為是大房,在高務實官場崛起之前,其在高家擁有的家丁本來是最多的,因此後來被抽調至京華任職的人也就多。“人口基數”擺在這兒,後期混出名堂的自然也不會少。

  限於篇幅,此處不好一一例舉,先只說一位:本次西征軍參謀長高璉早前就是大房出身。

  高璉原先在大房的時候叫高思廉,高璉這個名字是在他立下大功之後由高務實賜名的。那麼高思廉何許人也,是怎麼爬上來的?

  他崛起於黃芷汀當年指揮的勃固之戰,在那之前他的職務是“廣南三鎮總領府一等軍事參謀兼華英拓殖使”。

  彼時,安南的廣南三鎮總領府所轄的三鎮為乂安、順化、廣南,其中最北邊的乂安駐防任務不歸金港警備軍負責,而是由從都統司“借調駐防”的阮倦部負責,只是政務上由總領府管轄。剩下的順化、廣南兩鎮才是金港警備軍的駐防地。不過金港警備軍不僅僅駐防這兩鎮,它還承擔著另外一個任務,就是向南開拓。

  所謂“開拓”云云,當然是往好聽了說,實際上總領府遵照高務實的命令設置了一個特別職務叫做“拓殖使”,由警備軍中“軍政皆宜”的人來充當。

  這個拓殖使的任務就是率領少量警備軍以及當地編練的“拓殖團”往南部的華英、南蟠開拓新的領地。彼時,華英、南蟠都是有當地獨立政權的,不過體制極其古老,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類似於“部落聯盟長老議政制度”。

  因此所謂拓殖,其實就是武力征服加經濟收買,再加政治馴服。而“拓殖團”其實就是由移民而來的漢人、僮人、客家人等各種明人組成的半民間軍事化團體,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歐洲的私人殖民隊,但擁有官方背景。

  高思廉這個華英拓殖使幹得極其出色,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僅僅依靠一支三百人的警備軍為核心,收攏和編練了高達將近四千人的拓殖團。同時他又通過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等手段,順利擊敗了華英當地的臨時部落聯盟,實際上為京華取得了華英一地。

  華英,大致相當於一府之地。考慮到高思廉當時手裡只有三百正規軍,這個功勞當然很有含金量。這是高璉或者說高思廉起家的功勞,但正如之前所說,他不是六房嫡系出身,想要鯉魚躍龍門還需要一點點機遇。

  機遇很快就來了。隨著滇緬之戰爆發,他被調去隨黃芷汀討伐緬甸。黃芷汀鑑於他編練“半軍事化團體”經驗豐富,而且善於與各種各樣的當地土人交流,所以讓他臨時出任了勃固警備軍代軍長,以光桿司令的狀態負責指揮當時投靠京華的三萬孟族新軍。

  高思廉的確很有手段,他仗著自己和金港警備軍第二師師長高思進都是當年高務實在衛輝賑濟收攏的流民這一身份,硬是從高思進那裡“借調”了將近一百號低級且年輕的漢人軍官,用以充實到勃固警備軍的指揮體系中去,很快把這支部隊較好的掌握了起來。

  不久之後,高思廉就在勃固會戰之中立下大功[注:詳情參見卷四第275章勃固會戰]。自此之後,高思廉長期擔任此職,直到按規定輪崗。

  在此期間,他把原本當地孟族人佔九成以上的勃固警備軍生生練成了一支七成以上成為“歸化漢人”的京華鐵桿武裝,光是這個功勞就極其難得——之前說過,南疆當地人要成為歸化漢人可是有硬性要求的,除了通過漢語考核之外,各種立功那是萬萬少不得。

  總之,由於前前後後各項功勞,最終高思廉被高務實依慣例改名,即高璉。後來他又輪崗任職過金邊警備軍軍長,同時還被暹羅首相高孟男委任為“洞裡薩軍屯使”,兼職負責柬埔寨第一大湖洞裡薩湖周邊地區高達兩萬餘頃良田的軍屯工作。再後來,他就轉任去軍令部了,任職軍令部副參謀長。

  再說二房,二房就是高務實二伯高掇這一支。他家其實在南疆沒什麼直接實力,因為高掇早已離世,現在二房的臺柱子是高國彥。高國彥是京華銀行的行長併兼管明聯儲,所以二房的實力和影響力都在錢袋子這一塊,基本不參合軍方,提供的家丁也多在經濟、金融領域,此處就先不多說。

  三房比較有意思。三房毫無疑問來自於文正公高拱,但高拱本身無子,女兒也先後夭折,最後是以高務實的二弟高務觀承嗣三房,這才有了現在的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