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544章 庚辰春闈(一)

    所以高務實的南洋戰略依舊很穩健,有條不紊地按照預定計劃逐步推進。

    去年年底,他通過和工部的交易,取得了寧波、泉州、廣州三地的官港,現在正在想方設法進一步擴大港口和改善運營,同時也開始大量吸取遠洋造船工匠(其實也沒多遠,基本就到南洋打止了)、跑過南洋的水手等與南洋海貿相關的人才,並且正在籌劃建立第一個位於南方的京華造船廠……總而言之,他算是仗著年輕而不是很著急。

    世界大局對高務實的影響不大,但國內有件事,高務實就非常關心,非常重視了。

    那就是今年的庚辰春闈。

    大明是個自從有貢舉以來最重科名的社會,極其講究出身資格。甲榜、乙榜之分,界限極清。世人眼中,進士與舉人的身家更是有著雲泥之差。

    尤其是明中葉之後,一切以科舉為重,一切以出身資格為準。雖然進士為一途,舉、貢為一途,均屬正途,但實際上在使用時,貢生不如舉人,舉人不如進士,故民間流傳有“有空筒的舉人,無空筒的進士”之類諺語。

    高官要職,非進士不能為之。

    自天順二年(1458年)李賢奏定以後,修撰專選進士,自此以後非翰林不入內閣。南北禮部尚書、侍郎以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庶吉士必由進士考選,而庶吉士始進之時,便已被朝野視為“儲相”。

    正是因為舉人一旦高中進士,便可釋褐為官,在朝要弄個給事、御史、主事幹幹,外放則或授府推官,當個“市級”二把手,或知州、知縣,弄個縣級一把手噹噹,有權有勢,且前途不可限量,乃至於尚書部堂、內閣閣老等都是出自他們,因此進士身價百倍,遠不是舉人可以相提並論。

    普通人稱呼進士,必加“老爺”二字於其後,沒有單稱進士的,便是明證之一。

    士子一中進士,哪怕沒有做官,或者致仕歸家,乃至於主動請辭,回到家鄉都會自動成為地方名士。進士在籍之家,無論該進士人在何處為官,老家若有婚喪等事,知縣都要派人送禮,若這進士之家在縣城,知縣往往親自到場;若是在鄉村,也會派縣丞、主簿、教官代行。凡兩榜進士出身的地方士紳,要見巡撫、巡按,均可用名帖抗禮,而舉人則不行。

    如果說這些還只是社會地位,那麼賺錢的能力差距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