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越嶽 作品

第486章:黥人意在以夷變夏!

    名教的教誨是入世,要有理想,有抱負,要自強不息、進取不竭。學而優則士,任重而道遠,千年前的孔子,是期望弟子敢於任事!但自唐宋後,儒家之經典便為中庸,其中卻融入了道家的出世,這又是何以然啊?是因為都明白辦事難啊!

    所以讀書人,覺得要有點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謂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情。可這樣行嗎?伯安,我說過,天下事不怕不能夠實行,就怕沒有能夠去實行的人。大明敗壞至斯,就在於一般不辦實事!即便一個小小的知縣,也是流於形式,道德文章和奏摺寫的再好,說的再好聽,可事呢?卻在走向糜爛,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哎!”劉大夏嘆了口氣,端起茶碗就是牛飲一口。

    王陽明垂眸思索一會,拱手道:“時雍先生一番肺腑之言,令晚生慚愧!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學以致用,濟世救民。此乃黥人學問中,我悟出的精華。大明確實缺辦實事之人,但更缺的是一個真理的檢驗標準!

    黥人有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言適用於黥人,卻不適用於我大明!假若事事取諸實踐,那麼實踐同聖賢之道相悖時,又該如何取捨?這正是晚生苦惱之處,此事若無定論,那麼要變法,就將遇到聖賢之道、祖宗之法的阻礙,其阻力不可謂不小!若天下讀書人和官吏,都不明事理,這變法又如何深入地方?”

    劉大夏沉思起來,良久後一笑道:“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喚後人。即是黥人所言,實踐可以檢驗真理,那麼老夫的變法藍圖,未嘗就不是一次實踐!結果如何,拭目以待吧!

    老夫知道,你參禪兩年,定是參透這黥人的天理,故而才會篤信‘人人生而平等’!你想要推行學問,只怕也有啟迪他人的意思在裡頭,姑且都先實行起來,後人自有評說!”

    王陽明長長一拱,居然有種想要落淚之感,因為一番話說下來,都指出問題在名教,卻都沒有魄力,真的再進一步。

    他確實參透不少黥人的學問,對《顏政哲學》更是瞭然於胸,可心中苦楚又有誰能知?

    他腦海中的顏政,就是他自己的癔症,許多道理卻是從這癔症中來,他知道他自己輸了!

    劉大夏沉默的喝了會茶,望著滿臉苦澀的王陽明,放鬆一笑道:“此次伯安赴廬陵赴任,吉安府可是個好地方,即要知行合一、經世致用,不妨就從廬陵做起!說來,老夫辦黥務,不成想賦閒在野後,反倒是辦成一件不小的大事!”

    劉大夏將創辦船幫,期望廢漕改海之事,一一說與王陽明聽。

    “如此說來,只要能解決大明頑疾,使得百姓獲利,即便是商事,也不一定是不可為之!”王陽明說道。

    劉大夏點頭說:“確實如此,同商賈打交道之後,反而覺得這事事言利,處處講契約規矩,反倒是便於辦實事!就拿這廢漕改海來說,真要讓朝臣來辦,怕是十幾年都辦不了!但若是讓船幫來做,只需要船六十艘,就能抵過每年遞解的漕糧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