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糧食儲備

    顏政招來一群會凋刻的工匠,自然也是為了東秦的印刷大業。

    在技術不發達的近代和古代,印刷大多都是國家主導的行為,即便是西方拉丁文字便於印刷,也大多都是由國家和教會主導書籍的出版。

    單純從技術來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在幾百年內都沒有實質性的改進,直到石印技術被髮明出來後,才有了運用化學性質的印刷方式。

    只不過活字印刷一直是主流,因為活字印刷比其他印刷方式要效率更高,印刷效果更好,技術也更加簡單。

    但是在古代,活字印刷的成本卻是遠高於凋版印刷和其餘印刷方式。

    這是由於鑄造活字比較費時費力,要真正提高效率,一部書就需要大量的活字,活字字庫也需要達到一個量級。

    畢昇在宋代,由於陶瓷業發達,所以用的是陶活字,製造成本最小,卻不耐印刷和保存,容易出現失真的情況。

    而中國古代印刷業真正被重視的時期,還得多虧了雍正爺!在雍正的主導下,清朝延續康熙時期的銅活字鑄造,一口氣鑄造了六十多萬個銅活字!

    可以說有六十萬個銅活字,足夠大清出版任何書籍,印刷效果也遠好於陶活字。

    只是乾小七登基後,居然忍不住打了銅活字的主意,將老爹留下來的的銅活字,改鑄成了皇家用的銅器。

    單單從這一件事來看,十全乾小七就是個十足的誤國貨色。

    而顏政選擇的印刷方向,同樣是鑄造銅活字,只不過是銅活字與鉛字印刷並行。

    鑄造銅活字是為了長遠的滿足印刷需求,鑄造鉛字是為了彌補銅活字不足的狀況。

    這兩種活字都需要大批量的製造,方法也十分的類似。

    由於東秦鋼鐵業的先進,所以顏政採用的是陰陽模鑄造法。

    具體步驟就是用硬質的的中碳鋼作為底板,再由凋刻工匠,刻出一個反向凸字,充當鑄造的陽模。

    而後便可以用這個陽模,在軟質的黃銅上衝壓出陰模,再運用灌鉛的方式,得到鉛活字。

    由於陰模和陽模可以反覆使用,所以一個陰模就可以弄出大量的鉛活字,做到保留陰陽模,便可隨印隨造,損缺什麼就補什麼。

    只是銅活字卻不能用黃銅陰模,需要用上的是薄鐵片衝壓,使得工藝繁瑣了不少。

    除此之外,每個字必須保證大小一致,所以字座必須統一標準,同時也需要工人對活字就行細磨,保證不出現排版的時候不出現問題。

    第一鋼鐵廠,顏政帶著這些凋刻工人,開始了手把手指導他們凋刻。

    這些工匠還是第一次凋刻鐵!這讓他們倍感壓力,畢竟原先他們都是凋刻木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