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六十二、王府書院 有科普

    就準備晚上回去好好想想,明天來此再辯。

    李星洲在一邊看得有趣又想笑。

    其實兩人的爭辯還是一種經驗總結式的判斷,沒有深入,也沒有科學精神。

    對此李星洲並不奇怪,也沒有貶低的意思,至少德公比朝中那些老頑固可開明太多。

    景國道教與佛教比較流行,新興起的儒士理學本身就是一種雜糅儒、道、佛的學說。

    可學說本身同樣不具備科學精神,因為往深處追究,人們關於人和自然的關係認知,都是遵循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的。

    而且李星洲知道如果不干預,還會一直延續,直到千年之後,沉醉在天人感應之中的人們,被西方無情的炮火轟開過門。

    所以對於秋兒,詩語她們,李星洲只讓他們看《荀子》,給王府所有的管事和工匠,他都發了一本《荀子》,讓他們有空看看,不管識不識字。

    科學和根據經驗判斷總結差距是很大的。

    像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變得容易焦慮,不安,恐慌和被激怒呢?

    這種問題一出,想必會有無數專家學者,各界名人跳出來給你五花八門的答案。有的說年輕人變浮躁了;有的說是電磁波影響腦電波.......;的感慨說是這代人沒了心中的寧靜;有的悲憫說是人心變了,沒了敬畏等等......

    這些五花八門的答案,看起來很科學,想想似乎哪個都有那麼點道理,就是說不出來道理在哪。

    這就是經驗式的總結,也可以稱為偽科學,因為其不具備科學思維。就好比有人告訴你“躲在門後面吃羊尾巴能治口吃”一個道理,說不定還真有人能吃好了。

    真正有科學精神之人,要麼他告訴你:不知道;

    要麼他告訴你:這是因人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交感神經集體活化,釋放的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會造成全身器官大量活動,血液流向四肢,就會導致這些情況。這是人類的生存本能,在接受到大量信息刺激時,血液會流向四肢,心跳加速。

    大腦是讓你的身體隨時準備好逃跑或者戰鬥,這種反應保證人類祖先能在惡劣的情況下生存下來。但在和平時,這種生存本能會引起大腦錯誤判斷,使人進入應激狀態,導致不安,焦慮,易怒,因為現代生活中科技越發達,人就越面臨大量信息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