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六十二、王府書院 有科普

    有些事總需要幕後之人。

    出於各種考慮也好,出於利益權衡也罷。如起芳等人在夏國做的大事,是怎麼都不能說的,或許幾十年後,夏國不在,他可以命人悄悄寫入史書裡。

    可現實往往比戲劇更加精彩,也更加殘酷。西方一些著名的奇幻作家在寫到人類種種惡行和罪惡,甚至都無法直接書寫,而是幻化為一些非人的怪物,直接寫,人們都不信了。

    不過再隱秘的事,終究是有人知道的。

    皇上,德公還有何昭,以及王府高層的一些人。

    皇上為此事高興不已,已經接連好幾次找他進宮去問關於這件事的細碎始末,又慢慢研究感慨,還再三提起等等起芳、方新等人回來,要親自見見,必會重重賞他們。

    德公和何昭,也頻繁追問他關於此事的始末,他們似乎也十分好奇,起芳等人到底如何做到的額,為什麼能做到,時不時認真討論,總結其中教訓和為此次成功找來各種依據。

    但顯然,他們的討論並未深入,或者說不具備科學精神。

    .......

    “什麼叫並未深入?”晚上,吃完飯吹著晚風說話的時候阿嬌問。

    秋兒靠在他的大腿上,安靜聽他說話,詩語正在看這兩天的賬目,阿嬌正在一邊幫忙,何芊和月兒則玩著他新教的五子棋的遊戲。

    “主觀浮動的總結,而不是客觀量化的探索,就叫並未深入。”李星洲道,科學精神中,量化是很重要的。阿嬌還是不懂,

    詩語白了他一眼:“反正他說的話沒哪回是聽得懂的。”

    李星洲哈哈一笑,沒有反駁。

    德公和何昭的討論總是浮與對前人和自己經驗的總結,聽說夏國人被為利瘋狂時,德公感慨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太史公果然是對的,不愧為太史公。

    說到善惡,德公覺得此事證明孟子的“人性有惡”是的對,平日夏國人都能安分耕作畜牧經商,所以是善為主,不過因利益引誘,才有惡行。

    何昭卻不同意,他認為這事恰恰說明韓非子等法家人說得是對的,“人性本惡”,夏國人之所以之前安安分分,不過是受王法和官府束約,稍有利誘,馬上就會本性暴露......

    午後天氣正好,後院小園裡,花開正盛,日上三竿,兩人你來我往,引經據典,從儒和法,說到佛與道,為此事爭辯了半天,說得口乾舌燥,誰也沒法說服誰,各執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