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375章 移民朝鮮詔

    老百姓得以避免高危工作,奴隸主平白得了一筆政府補貼、一筆僱傭金不說,還有人包奴隸的吃住!

    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四贏,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在這樣的政治、時代背景下,也就必然使的漢家百姓,對‘勞役’天然帶有抗拒,以及抗拒的底氣。

    ——皇帝老子徵發勞役,都得問問俺們老百姓的意見,就算非要俺們去,俺們都能花錢請人!

    你一個千兒八百石的小官兒,還想強迫俺們?

    關門!

    請三老!

    連政府徵發勞役,百姓都有不去的底氣,‘移民實邊’,那自是更不用提了。

    只要不是強制性徵發,那就絕對不會有人願意背井離鄉,拋家舍業,跑去那些鳥不拉屎的地方。

    至於強制徵發?

    ——你老劉家,這是江山坐的太舒服了?

    ——抬抬頭,瞅瞅!

    ——和長安隔著一條渭水,可就是驪山秦始皇陵!!!

    見眾人剛聽到‘移民’二字,便做出一副轟然而散的態勢,那文士也不由得面色一苦。

    直到那小吏威逼利誘,又低三下四的將眾人又勸回來,文士才又強打起精神,看向面前,那一雙雙滿帶戒備,以及孤疑的目光。

    “諸位且莫急走,莫急走······”

    “陛下此詔,非強召民移居朝鮮,乃倡民自發而往。”

    “諸位縱不願往,亦可稍安勿躁,盡聞聖訓,再走不遲?”

    僵笑著道出一語,見眾人半信半疑的停下身,那文士才終是暗鬆一口氣,又一刻都不敢耽擱,趕忙解釋起露布之上,那封‘移民實邊詔’的內容。

    “陛下言:朝鮮新服之所,地廣人稀,雖稍寒,然可耕之土極廣,河流山川密閉,且土甚肥!”

    “山林之間,年獸層出不窮,又無猛禽惡獸。”

    “故遷民朝鮮者,非實邊也,乃不忍如此沃土,為外蠻所居、有也······”

    文士洋洋灑灑一段話,卻根本沒有讓圍觀眾人提起興致,還是一副‘你說完沒?我能走了不?’的冷漠表情。

    見此,文士也只得又一苦笑,繼續道:“陛下明詔以喏:凡願往朝鮮者,皆賜田二百畝!”

    “大畝!!!”

    “除田之外,另有磚屋一進,農院一處,又每百戶,賜耕牛一頭!”

    “更有甚者······”

    文士越說越激動,但圍觀眾人卻也終是再也按捺不住,神情冷淡的各自散開,三三兩兩朝各自家中方向散去。

    大田二百畝,一座磚屋、一處農院,再加‘百戶一頭牛’······

    乍一聽,確實很有吸引力。

    但無論那文士說的再怎麼天花亂墜,也終究改編不了一個現實。

    ——這些東西,都要去了朝鮮,才能發到眾人手中;

    而華夏人刻入靈魂深處的鄉土情懷,卻使得每一個華夏人,但凡在家鄉能活的下去,就不可能願意遠走他鄉。

    當然,如果是長安、洛陽那樣的大都邑,亦或後世北上廣深那樣的大都市,倒也兩說。

    但即便是在後世,背井離鄉去西域、高原,也終究是大多數人所不願意的。

    無論發多少錢、發多少田,許諾多麼美好的未來,也都是一樣。

    見眾人散去,那文士只神情僵硬的低下頭,似是在反思自己的措辭,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至於一旁的小吏,更是朝眾人離去的方向癱跪在地,愣愣發神。

    ——縣令承諾:每有一人報名,賞賜二人每人十錢來著······

    就在文士、小吏都感到無比失望,盤算著明日要不要繼續守在露布下,給當地百姓解讀這封‘移民朝鮮詔’時,不遠處的街交,卻悄然走出一道瘦弱的身影。

    鬼鬼祟祟的走上前,又似懂非懂的看了看露布,那青年終是壯起膽,輕輕拉了拉文士的衣袖。

    “吾,無田、宅,爵···爵公士······”

    “若往朝鮮,途中一應吃食、用度,吾亦無錢採買·········”

    ·

    ·

    ·

    ps:公士,秦漢二十級軍功勳爵第一級,即最低一級。

    比公士再低,就是‘無爵’。

    什麼是無爵呢?

    要麼是還沒‘始傅’,且沒分門別戶,還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未成年人,要麼,就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