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332章 朕這記性啊······

    “朝鮮之事,尚記不得。”

    將思緒稍拉回眼前,便見劉盈淺笑著側過身,有意無意的沿著渠畔二十步的位置,朝沒有人的方向走去。

    見此狀況,隨同劉盈‘視察’的眾少府官員,也都識相的停下腳步,任由陽城延獨自一人跟了上去。

    “太祖高皇帝駕崩,朕又尚年幼,未及加冠親政;”

    “於匈奴,此便乃吾漢家主少國疑、朝堂闇弱之時。”

    “若朕執意發兵朝鮮,則有‘本末倒置’之嫌,又或使北蠻匈奴輕之,以為朕不明於國事,更年少好欺······”

    聞言,陽城延只若有所思的緩緩點了點頭,而後再次表態道:“陛下之意,臣知之。”

    “只今,少府內帑之錢、糧多有富足,臣當可預留徵發之所需,以備將來。”

    “若逢何時,或關東、或嶺南、或朝鮮、或牆北驟起戰端,陛下當可即取而用之,又無需苦於府庫有缺。”

    再次聽到陽城延認認真真道出一句頗有些凡爾賽的話,劉盈又是搖頭一笑,滿是幸福的拍了拍陽城延的肩膀,又順勢將陽城延往自己身上摟了摟。

    “倒也不必~”

    “眼下,卿還當著手於酇渠、長安四牆,又上林苑之一應事宜。”

    “及征伐所用,亦不必預留。”

    言罷,劉盈不忘再拍拍陽城延的肩頭,又露出一副滿意至極的笑容,對陽城延一點頭,才終於將手再度收回,揹負在了身後。

    對於少府,劉盈確實是寄予厚望,但劉盈也知道,什麼叫‘過猶不及’。

    ——糧食壟斷生意,尤其是整個關中級別的糧食壟斷,利潤是很龐大不錯;

    但即便如此,劉盈也清楚地明白:如今的少府,還沒有誇張到有能力‘預留軍費’的程度。

    就說去年,關中平均畝產三石半,平均每戶人家年收回粟米三百五十石;去掉稅、賦,便剩下三百三十多石。

    但與少府所預料的‘平均每戶存糧二百石入少府’稍有所出入的是:去年,關中平均每戶農民存入少府的糧食,只有一百二十多石。

    至於原因,自然是讓劉盈無比欣喜。

    ——經過過去幾年的休養生息之後,關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百姓,開始在自家建造小糧倉了!

    劉盈也不知道這些農民,是怎麼從一頓頓粟米粥裡,摳出來了一座足夠容納好幾百石糧食的小倉庫;

    但想到後世,華夏民族能靠著幾千的收入,就硬生生攢下一棟房子,劉盈便也釋然了。

    ——華夏民族,從來都是最能吃苦、最能奮鬥,且最懂得為以後做盤算的民族。

    ‘租不如買’的道理,幾乎是纂刻在華夏民族基因上的。

    而百姓開始大規模自建倉庫,自然就意味著少府‘代民儲糧’政策,正在加速進入倒計時。

    比如去年的關中,平均每戶存糧一百二十石,就意味著平均每戶人家繳納的‘倉儲費’,只有十二石;

    再算上這筆倉儲費,是由相府國庫、少府內帑五五分成,少府能得到的,就只有六石了。

    那麼接下來的這一年,少府‘代民儲糧’一項的收入,是多少呢?

    答案是:每戶六石,凡關中近百萬戶,少府收入共計不到六百萬石!

    而這不到六百萬石的糧食,已經抽出了二百萬石送去燕薊,用來作為北牆衛戍部隊的口糧補充。

    準確的說,是在國庫撥調了‘每人每天兩頓,各吃半飽’的基礎軍糧之後,劉盈自掏腰包,為北牆近三十萬邊防戰士,加了二百萬石的賞賜。

    按照漢室‘卒月三石,民夫二石’的軍糧標準,近三十萬純戰鬥編制,一個月就能吃掉九十萬石糧食!

    一個月九十萬石,一年,就是上千萬石!

    而在過去,相府國庫礙於‘無力承擔軍糧調撥’,只能每年調出五百萬石糧食;嚴峻的邊防局勢,又使得漢室不敢從長城腳下撤掉一兵、一卒。

    時日已久,‘衛戍北牆食半粟’的童謠,便也逐漸傳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