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326章 舉國喪三日,以祭太師!

    “然及繼太師,以任丞相之選,太祖高皇帝尚在之時,便曾有囑咐······”

    言罷,劉盈便側過身,對母親呂雉恭敬一拜,便稍退到了御榻旁。

    見劉盈這般架勢,呂雉也是面色和藹的對劉盈一點頭,而後便從御榻上起身。

    “太祖高皇帝病重臨崩之時,朕曾以此相問於病榻之側。”

    “彼時,平陽侯、安國侯,亦同立於旁。”

    嘴上說著,呂雉不忘分別朝曹參、王陵二人點點頭,才繼續道:“朕問:蕭何之後,何人可繼為漢相?”

    “太祖高皇帝答曰:酇侯之後,平陽侯可繼為相;”

    “又平陽侯之後,可由安國侯王陵為相,並由曲逆侯陳平從助於旁,共執相府。”

    “亦因此故,太祖高皇帝臨將駕崩之時,方有遺命:以丞相酇侯臣何為太師,御史大夫平陽侯曹參、內史安國侯王陵,各為太傅······”

    帶著回憶往事的語調,道出這番先皇劉邦關於‘往後幾任漢相’的人選安排,呂雉便輕輕坐回了御榻之上,對一旁得劉盈再一點頭。

    就見劉盈躬身一回禮,而後回到御榻前,神情淡然的望向殿內百官朝臣。

    “於丞相之職,太祖高皇帝早有詔諭,朕身太祖高皇帝子,自無違逆皇父之理。”

    “即太祖高皇帝意,以御史大夫平陽侯曹參繼為相,便著內史佈政文於關中,以問地方郡縣。”

    “三旬之內,若無人言曹參之能,難堪漢相之重負,則再以此事稟太后知。”

    言罷,劉盈便也坐回御榻之上,學著母親的模樣,擺出了一副‘穩坐釣魚臺’的架勢。

    而對劉盈方才的這番話語,殿內朝臣百官則是毫不意外的再一拱手,表示領命。

    方才那一幕,若是讓不知情的人看了,或許真的會以為:以曹參為蕭何的繼任者,或許是還處於‘考慮’階段的事。

    但實際上,別說是長安朝堂了,便是長安附近的百姓,都已經對此事有所耳聞。

    ——自曹參卸任齊相一職,重歸長安擔任御史大夫至今,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而這兩年的時間裡,曹參的注意力,幾乎沒有哪怕一秒鐘,是關注在御史大夫屬衙的本職工作之上。

    原因很簡單:曹參回長安,根本就不是為了做御史大夫,而是從兩年前,卸任齊相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扛上了‘準備接手蕭何’的任務。

    經過近兩年的交接,如今的曹參即便還沒正式成為丞相,但實際上,也就差一個名分和程序了。

    所以,劉盈剛才那番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的話語,其實都只是拜相之前,固有的政治程序而已。

    包括‘在關中公示一個月,看有沒有人反對曹參擔任丞相’,也同樣是出於‘民煮’的考慮,而做出的政治姿態。

    簡而言之,就是表面上看上去,劉盈說的是‘考察一下曹參能不能做丞相’,但實際上,卻是已經啟動了拜相的政治流程。

    曹參正式繼任為丞相,已是板上釘釘,且為時不遠。

    蕭何的後事安排完,又順勢敲定了曹參繼任丞相之事,日頭都已時近巳時(9點),原定計劃中的第一個議題,才終於出現在了這場歲首大朝儀之上。

    “御史大夫平陽侯臣參,啟奏陛下。”

    “時值歲首元朔,陛下先祭太廟、高廟以全孝道,後更於社稷親耕籍田,以勸天下民耕。”

    “然當行於未央之親蠶禮,卻苦椒房無主,而無以成行······”

    說著,曹參便也學著王陵先前的模樣,鄭重其事的整理一番衣冠,才鄭重其事的跪地一拜。

    “臣嘗聞:農者,國之本也;蠶桑,本之輔也。”

    “又所謂民不事農耕,則不得飽腹;婦不事蠶桑,則無有暖衣······”

    “故御史大夫平陽侯臣參,昧死百拜,請奏太后、陛下:”

    “——唯宗廟社稷計,當擇賢淑以主椒房,使天下得全親蠶之禮,以使農耕、蠶桑得以雙全,而民無有食不得足、衣不得暖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