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224章 英布這是,認了個祖宗?

    “繼先王夫差之遺志,復吳國之榮光······”

    “嘿······”

    “嘿嘿!”

    數日後,豐邑行宮。

    看著手中的簡報,劉盈的眉宇間,只湧上一抹怪異的譏笑。

    稍抬起頭,再看看早已攤在案几之上的那篇‘檄文’,劉盈面上,笑意只更甚。

    ——不出劉盈所料:憑藉‘不宣而戰’奇襲奪去荊都吳邑後,英布還是補上了造反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廣發檄文於天下。

    至於檄文上的內容,也沒有多少新鮮話題,左右不過‘天子不仁,奪諸侯土’‘苛待功臣,編排異姓諸侯’之類。

    類似的東西,劉盈前世也都有幸目睹過,根本提不起多大的興趣。

    反倒是前幾日,英布為了提振叛軍士氣,在吳邑進行的第二次‘誓師’,讓劉盈感到一陣好笑。

    聽聽英布在誓師時說了什麼?

    ——繼先王夫差之遺志,復吳國之榮光!

    ——存在於春秋時期,名垂青史的君主夫差,居然被英布稱作‘先王’!

    誠然,單追溯如今的淮南國,即九江、衡山兩郡的歷史淵源,淮南國所在的地理位置,確實勉強可以算作是吳國。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當今天下,可正好有一個如假包換的吳王夫差後裔,在長沙國稱孤道寡呢!

    就算是要‘繼先王之遺志’‘復吳國(吳氏)之榮光’,那也應該是夫差的嫡系後嗣,如今的長沙王吳臣去做,怎麼也輪不到英布一個外姓代俎越庖。

    ——你一個姓英的,說要為我老吳家重鑄榮光?

    毫不誇張的說:英布這個舉動,幾乎和欺師滅祖,改換門庭,認老吳家的先祖夫差為祖宗,沒有任何差別!

    再有,便是英布這個舉動,基本從法理意義上,切斷了自己造反成功之後,取當今天子劉邦而代之的可能。

    道理再簡單不過:如今的英布,舉起的是‘光復吳國’的大意旗幟;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英布掌控下的淮南軍隊,顯然也對這個說法十分買賬。

    但最終,倘若英布真的造反成功,取締瞭如今的劉漢政權,那新朝的國號,基本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吳朝!

    而問題的關鍵,也恰在於此。

    ——‘吳朝’鼎立,成為‘大吳’天子的,究竟應該是‘光復吳國’的英布,還是夫差的嫡系後代,如今的長沙王吳臣?

    這件事,說破天去,英布也圓不回來!

    換而言之:現如今,英布用來鼓舞麾下淮南軍隊士氣的大義旗幟,基本也斷了英布成功之後的前途。

    最讓劉盈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就憑著這個不倫不類的舉動,英布還真讓叛軍的士氣重新高漲了起來······

    “嗯······”

    “待此戰罷,便是漢十二年。”

    “老頭子,也沒幾天好活的啦······”

    暗自思慮著,劉盈面上笑意只悄然而逝,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說不清來由的低落。

    對於即將到來,或者說已經到來,正在發生的淮南王英布之亂,劉盈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擔心。

    蓋因為英布起兵,與歷史上任何一次成功的造反按理,都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共同點。

    ——大義旗幟,英布舉起的是綿軟無力的‘承志夫差,光復吳國’;

    ——對於自己造反的舉動,英布給出的解釋,也還是毫無說服力的‘天子苛待功臣’;

    甚至就連軍隊質量、數量,以及地理優勢、戰略優勢,乃至天時、地利、人和,英布也是一樣都不沾邊。

    真要比較起來,在歷史上發生於幾十年後的吳楚七國之亂,或許都比英布發動的這場‘鬧劇’,要來的更有氣勢。

    不急於眼下之事,劉盈的心思,自然放在了更遙遠的未來。

    如今,已經是漢十一年七月。

    按照前世的記憶,老頭子撒手人寰,是在漢十二年四月。

    即便這一世,劉盈主動請纓,出征平叛,讓天子劉邦僥倖躲過平叛過程中,那支耗費自己最後一絲生命力的流矢,但就劉盈看來,這一點改變,並不能讓劉邦所剩無多的壽命延長太久。

    不出意外的話,最晚不超過明年季夏,漢室就將迎來第一次政權交接。

    而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劉盈還需要藉著太子的身份,做一些短期內沒有效果,但將來必定會開花結果的籌謀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