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天地情懷(84)一更(天地情懷(84)這一養傷...)

    歷朝歷代對西南的治理,都是極有參考價值的。而且,人家自來就有延續性。四爺就說,“自秦漢開始的羈縻州,這是一個法子,有開創者,那後人就得延續好。”

    羈縻州是什麼呢?羈是馬籠頭;縻是牛靷。從字面上就看的出來,這就是給各個民族自治設置的州府。羈縻所在,意在聯繫、籠絡、懷柔,控制各個部族。

    就像是在宋朝的時候,宋朝對西南採用的是什麼辦法呢?除了延續的羈縻州,他還用了一個法子,那便是——以鹽制夷。

    “以他們不可或缺但又特別缺的食鹽,換取他們手裡的布匹,米糧,藥材等物。”四爺就說,“皇伯父之前說秘密往西南調鹽,這是當時的託詞。但也應該是皇伯父考量到這一點了,也已經打算這麼做了。”

    林克用點頭,確實是如此。這是早就商量好的!

    但這小子點在這裡,就有意思了!他就問說,“然後呢?”

    然後,宋朝的政策有積極的,也有需要完善的!宋朝的時候王朝整體缺乏銳氣,因此,他們處理問題上有些消極!像是大理國,一冊封藩屬國就了事了。這是不可行的!不能將其當做山民,而是要真的做到語言文字風俗等各方面的融合。

    而這些,靠的是軟工夫,只靠壓制是絕對不成的。

    這個軟工夫得持之以恆,非百年時間不可,這是需幾代人努力才能做到的。

    事實上,這玩意也確實急不得。像是到了元朝,在西南開始設置行省,這個現在就可以拿來。設立行省勢在必行。

    但行省與自治之間怎麼協調,就得商榷了。是不是繼續用土司政策呢?可以再商量著辦。

    桐桐躺在車上也在琢磨這個事,西南跟西北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裡了。西北非用硬功夫,一絲不得退讓。可西南卻得有軟的態度,退的心態。

    在元朝的時候設置了行省,有了土司制度。

    到了明朝的時候還沿用土司,但是也實行了改土歸流,並且設置了布政使司。

    而到了清朝,最初對最南邊也是鞭長莫及呀!八旗人數有限,又是異族,控制不了那麼遠,怎麼辦?這不才有了鎮守雲南的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尚可喜,以及鎮守福建的耿精忠嗎?那時候天下不平,三藩便是臨時之策。康熙朝,平三藩之後,其實是延續明朝的政策。明朝只是開始施行改土歸流。康熙朝卻推行了改土歸流。等到雍正朝的時候,才派遣流官取代了土司,這才算把這麼大的疆域勉強捏到一塊了。

    所以說,這是一個長期的延續性很強的東西,真不是誰王霸之氣爆棚,直接平蹚!想什麼美事呢!

    在大明的時候,自己和四爺敢那麼幹嗎?

    在大唐的時候,自己和四爺敢那麼幹嗎?

    老祖宗的智慧告訴我們,輕易不要直接的闖到人家家裡涉足人家的家務事,這是愚蠢的。

    四爺就說:“所以,西南之事,難不在西南。反之,它在朝廷!得朝廷有魄力推翻太|祖當初的決定,重新制定對西南的政策。”

    林克用利索的又落下一子,心裡卻翻騰的厲害!太|祖當年說過,“我的話不都對,不能總當金科玉律。若是大陳一朝,只按照我留下的話治理,那大陳也不過是二世便亡的命運。”

    可見,太|祖對繼位之君的期待是什麼樣的。

    他複雜的看眼前這小子,問說,“為何不回宮自己說給聖上?”

    四爺沒言語。

    林克用朝外看了一眼:“為何不說給大皇子,叫大皇子說給聖上?”四爺還是沒言語,卻緩緩的落下一子。

    林克用嘆氣:直接說給聖上聽,會動搖聖上的決心;直接說給大皇子聽,會打擊大皇子的自信。

    事得辦,他卻不能冒頭——奈何?

    他挺感慨的,可四爺則想的是:可算是說通了,終於不用送這些二百五再去西南挨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