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信大勢,南狩

    由於佛道規則和神道規則的衝突碰撞,越國之地的天象一日三變,惹得越人剛從天變安定的心神又提了起來,好在這些異象都沒有什麼危害。

    或是青蓮般的浮雲覆蓋半城十里,伴隨佛音鳥鳥引人皈依,又或是神人白日現世,這裡灑下一片甘霖,那裡驅散一陣惡風,顯得十分忙碌。

    到了最後,佛道規則產生的異象越來越少,神庭諸神顯聖的場景越來越多,六司神官神吏開始搭建越國的神道體系。

    越國佛土,本就是和佛修、佛徒相互依存,佛修依靠佛土的佛道規則精益修行,在元衍界得以棲身,反過來同樣要以修行反哺佛土的存在。

    陳堯在佛土的規則壁壘上打出一個大洞,隨後鎮壓覆滅三大佛寺,沒有主力佛修去填補這個洞,那光靠佛土自身的佛道規則已然無法修復。

    縱使佛教徒在越國還是主流,大量的越國百姓以及達官貴人仍是信佛,可神庭入主,改信的大勢正悄然掀起。

    很多經常去寺廟禮佛的香客們發現,似乎最近上香有些不管用了,許的願基本沒有回應。

    多捐點香油錢,住持也不會再大發善心,賜下什麼護身符、平安福之類的,就連想請“真修”開個光,下山做個法事也尋不到人。

    寺廟中的氛圍不再是以前的安靜祥和,縱使香火旺盛,往來廟中的僧侶也沒有多少喜悅,彷佛有什麼大事壓在他們心頭,眉宇不展。

    杭州府,自古以來就是繁華之地,是最典型的江南大城,也是越國直轄兩府之一。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遍數江南諸地,興許也只有金陵能與蘇杭兩府媲美,要不吳王怎麼就死盯著越國不放,實在是鄰居太富饒,惹人垂涎。

    杭州城中有一佛廟,名昭覺,屬三大佛寺留在凡俗的溝通橋樑。

    這麼硬的背景,昭覺寺當然闊氣,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城內,修出了堪比王宮的大廟。

    殿宇宏偉,樑柱塗金,正殿之中的佛陀金像由江南數十名匠聯合打造,威嚴不凡。

    無論是從何而來的香客,只要進了這凋梁畫棟的昭覺寺,都會被其氣派鎮住,天然就會多了幾分信服之意。

    聽說這昭覺寺還有上香門檻,要想入廟拜佛,需捐香油錢一兩以上。

    饒是如此,從越國各地而來的香客仍是絡繹不絕,只為親近一下佛祖。

    香菸繚繞,杭州城處處可聞佛香,可以說整個越國的財富,有一半集中在佛寺。

    這天,昭覺寺正殿迎來了幾位“豪客”,精壯兇惡的奴僕守在殿外,不許外人入內。

    如此霸道的場面,倒也沒惹得哪個香客憤滿,像是見多了,甚至有些普通香客臉上還有喜色。

    因為昭覺寺太過有名,導致越國的很多貴人也會來此拜佛,經常“包場”,其它香客不敢,也根本無力阻攔。

    一般遇上這種情況,放在其它寺廟,也只能掃興而歸,最多在殿外隔空而拜,以示心誠。

    不過昭覺寺,或者說貴人們講究臉面,不想惡了佛祖,往往會在包場結束後,賜下佛禮。

    佛禮不是什麼特殊的東西,就是尋常的玉佩、佛珠、佛符等等,去街面上要多少有多少。

    但哪個香客不知道,昭覺寺出品,必是珍品,一定是經由高僧大德開過光,才會賜下。

    放在平時自己求取,往往捐上白銀百兩,也不見得能求到開光之物,昭覺寺的僧人說了,這要與佛有緣。

    其實很多香客心中就會吐槽,憑什麼貴人來了,就與佛有緣,這佛難不成還看俗世間的權勢?

    在大殿之外苦等的黎大有心中亦是如此想,他當然不是腹誹佛祖,而是腹誹昭覺寺的那些貪財僧人。

    黎大有家中不算是什麼富裕,最多是殷實之家,平常就往返城鄉之間,做點土菜生意。

    杭州府的富人長年錦衣玉食,偶爾吃一回鄉間野味,覺得很新鮮,這樣反倒是養活了類似黎大有這樣的人。

    越國地處江南,土地肥沃,糧食一年兩熟到三熟,可這並不代表家家戶戶都能有田產。

    世家郡望,縣豪鄉紳,對於土地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各種手段下兼併田畝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