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352章 總有刁民在搞事

    歷史上,他也是用這一招對付大唐的。

    雖然第一次失敗了,但是第二次卻是順利的在貞觀十五年將文成公主迎娶回來,實現了吐蕃國各種技術的飛躍。

    當然,現在有了李寬,松贊干布的這門好生意,註定是要落空了。

    “給唐人教訓是必須的,但是從哪裡動手最合適呢?”

    松贊干布雖然知道大唐是一個強國,但是對自己的吐蕃國也很有信心。

    特別登基以來,松贊干布屢次親征,尚未有一敗績,這也讓他對大唐沒有什麼畏懼。

    “北邊是吐谷渾的故地,那裡留下來的基本上是吐谷渾的窮苦牧民,沒有什麼油水。並且地勢險要,不利於大軍展開,一路行軍也多有不便。依我看來,我們可以從選擇攻打松州。”

    祿東贊作為一個番邦國家的宰相,能夠在青史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面,自然是有他的過人之處。

    “松州?”

    松贊干布來到一副簡陋的輿圖面前,默默的注視了一會。

    “松州離山南地區比較近,軍糧籌措也相對容易,攻打起來應該容易不少,確實是一個好選擇。”

    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吐蕃國地處高原,糧食產出很少,是一個遊牧民族組成的國家。

    其實不是。

    松贊干布的父親朗日論贊本身是山南地區的一個部落首領,通過南征北戰,統一了大片土地,為松贊干布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甚至在早些年,吐蕃國的都城都不是邏些城,而是山南瓊結城。

    這山南,其實就是在後世被稱為小江南的林芝地區。

    這裡的海拔比邏些城要低很多,很是適合耕種。

    這裡的農牧民種植了大量的青稞,同時也養殖一些牛羊。

    哪怕是遷都邏些城之後,很多周邊的牧民,其實也是遊牧,而是在固定的地方放牧。

    可以說,吐蕃國其實是一個半農半牧的奴隸制國家。

    “要攻打松州的話,那就要儘快出兵,打完了勝仗,剛好可以回來趕上秋收。”

    祿東贊也好,松贊干布也好,都不認為吐蕃國攻打松州會失敗。

    事實上,以一國之力,對付一個沒有準備的州府,成功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敢犯大唐者,後果自負。

    “山南地區本來就有一些軍馬,我們再從邏些城帶幾萬大軍過去,同時讓羊同也出些人手,想必就夠了。”

    伴隨著松贊干布和祿東讚的決議,大唐的邊疆又多了一些人在搞事。

    與此同時,原突厥故地,薛延陀的真珠可汗也意氣風發的騎著駿馬巡視著自己的部落。

    沒有了最大的對手,薛延陀這幾年的發展非常快。

    雖然在東突厥的故地,大唐興建了雲中都督府等衙門來管轄一些區域,但是更多的地盤卻是被薛延陀給接管了。

    不客氣的說,真珠可汗麾下如今有控弦之士二十萬,連周邊的大唐各個軍鎮將領,心中也隱約感到了不安。

    雖然薛延陀靠近涼州的部落,很多牧民都已經成為了專職的養羊人,戰鬥力大減。

    但是繼續往北的地方,涼州城對他們的影響卻是相對有限。

    可以說,李寬的草原攻略,還遠遠沒有到完全成功的地步。

    逐漸強大的薛延陀,雖然還沒有到和大唐翻臉的地步,但是邊疆不時的衝突,卻是時有發生。

    西北貿易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

    為此,聽取了馬周的多次彙報之後,李寬讓王玄武把楚王府情報調查局的觸角,也開始深入到薛延陀腹地,以備不時之需。

    貞觀十二年的大唐,整體來說是比較安靜的,對於這些邊疆的動靜,暫時還沒有大的動作。

    不過,總有刁民在搞事,該收拾的時候,一定會有人去收拾的。